“我们采用了偏心多轴刀盘设计方法,是在多台驱动轴的前端偏心支承切削器,这样当按照同一方向旋转驱动轴的时候,切削器的刀架可以进行平行环运动,以此开掘出与切削器形状相似的隧道断面。
采用这种设计,只要变换切削器的机架形状,就可以开掘矩形、椭圆形、马蹄形、圆形等各种断面,具有极好的适应性……”
国家会议中心的大报告厅里,一场名为“国产盾构机技术研讨”的报告会正在进行。报告厅前端的讲台上,用激光笔指着大屏幕上的图形侃侃而谈的,正是辰宇工程机械公司盾构机项目总工程师冯凌宇。
在冯啸辰面前,冯凌宇永远都带着几分稚气,甚至是惫懒之色,但站在这个讲台上,面对着一干同行和众多记者,冯凌宇朝气蓬勃,眉宇间透着浓浓的自信,尽显一名海归精英的本色。
“冯总工,非圆形盾构与圆形盾构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控制轴线的不同,非圆形盾构的各个方向纠偏力矩不同,请问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名来自于中铁研究院的专家举手提问。
冯凌宇切换了一张幻灯片,指着屏幕介绍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一种可重构分区推进系统,整个系统由32个气缸组成,按照需要分为6至8个分区,每个分区的推力可以单独调节。推进千斤顶可以在控制室的操作面板上进行编组操作,根据施工需要,随时可以调整分组,进行重构。”
“冯总工,你们的双刀盘结构是如何设计?”另一名专家问道。
“我们采用的是X形主体设计,刀盘旋转时,X形两端的缺口能够提供另一个刀盘通过的空间……”
“我注意到你们的刀盘驱动采用的是电机驱动方式,而国外普遍采用的是液压马达驱动,你们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电机驱动的优点是噪音小、效率高,缺点在于体积较大,同等数量的情况下输出的扭矩较小。随着盾构直径和系统功率的增大,液压马达所对应的油箱和泵站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会极大地增加维护的难度。两相权衡,我们认为在大直径盾构中,采用电机驱动是更为合适的。”
“……”
这次研讨会,由国家装备工业公司和辰宇工程机械公司联合举办。装备公司的面子自不必说,辰宇工程机械公司目前在国内也已经是小有名气,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工程机械同行都有密切的联系。两家同时出面,请来的都是国内搞工程机械方面的大咖,这次报告会的份量也因此而不容小觑。
专家们应邀前来参会的时候,多少带着一些捧场的心态,待到听过冯凌宇介绍的设计思路,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这几年,国内隧道工程的数量剧增,盾构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正在研制盾构机的单位已经有十几家之多,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们也经常被请去参与设计。
在研制过程中,大家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经过努力已经解决,还有一些尚处于摸索之中。辰宇公司是最早完成全部设计的企业,他们的设计思想以及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对于大家都是非常有启发的。
坐在后面的记者们有的在忙不迭地拍摄照片,有的在笔记本电脑上奋力地敲着键盘。前面那些技术专家的讨论,记者们只能听个大概齐,有些词汇他们甚至都写不出来。不过这并不要紧,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大力地宣传这次研讨会,一些关键内容主办方已经写好了通稿,他们只需要从通稿中摘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填到报道中去即可。
冯啸辰一向是非常重视宣传的,他知道,在这个年代里,媒体可以成事,也可以败事,这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掌握了媒体。装备公司的职责重大,但手上的权力却是很有限的,冯啸辰能够利用的,一是装备发展带来的利益,二是他在装备领域里的人脉,第三就是舆论的力量了。
正因为此,在装备公司内部专门有一个公关宣传部门,负责与各家媒体的联系,逢年过节都会给相关的记者送一些好处,另外就是经常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重要的新闻线索,让他们比别的同行跑得更快。记者们投桃报李,遇到装备公司需要他们帮忙造势的时候,也是毫无二话的。
“冯总工,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到了媒体提问的环节,一位记者站起来,扶了扶眼镜,装出一本正经的模样问道:“我是做工业新闻的,对于盾构机也有所了解。刚才冯总工在PPT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