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就连百姓都隐隐感觉朝廷的紧锣密鼓,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本来,百姓都有些慌乱,但看到自家地窖里那些足够吃上一两年的粮食,又充满了底气。朝廷就算忙,也肯定是为了咱们百姓,没看现在大家日子越来越好。
姚家村的村长今天气喘吁吁从县衙往回赶。
到了村口才停下来喘了口气,望着村子里那一排排水泥房,在想着三五年前,那一座座破败的茅草屋,这朝廷真是好啊。
这几年,村民种的田地收成是以往的好几倍,又因为姚家村刚好是朝廷认定的养鹅基地,每年卖鹅的钱都赚得不少,这全村造水泥房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水泥、红砖不算贵,据说是朝廷就收了个成本价,造房子时也给派了人来指导和设计,卖力气的活是年轻力壮的村民动手,但也让大伙对朝廷官府感激得不行。
想到今天从县衙听到的通知,村长不敢担心,回到家中,拿出大锣鼓敲起来。
没一会,每家每户都来人到了村长家门口。
“大伙,接下来我说的话,关系到大家的生死,可听清楚了。”
村长这么一句话,让村民都立马安静下来了。
“九月二十二日晚上,开始下大雪,据说会下好几十天,会特别冷。到时大家都在家里猫冬吧,现在每家粮食该是够够的,怕柴火不够烧的,这几天赶紧上山再弄些。”
村长这一说,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九月才夏天,哪里来的雪,而且今天就是九月一日了,虽然不像往年那样炎热,但下午太阳下干活还是穿着单衣呢。
“总之,不要多问,听朝廷就行,想想你们住的大房子,想想你们收上来那一千斤的粮,听朝廷准没错。”
村长这话,大伙都认同,不过下雪就下吧,反正吃穿不愁,正准备散了,村长又说了。
“下午每家派壮劳力和我去县衙领东西,不要银子,每家都有。”
这么好的事儿,村民当然没有意见,吃完饭就在村长门口等着了。
九月二十二日,那是第一场雪的日子,这个小田记得非常清楚。
庆隆帝在八月就把急报送往各地,直至到各县到村,要求当地官员统一在九月一日打开,并按照急报中的要求一项项去执行。
所以才有了这一幕,这一幕同样发生在庆国各个地区。
但也许是家家户户都有吃有穿,倒是没引起什么动乱,而且还可以领免费的东西,挺好的。
据小田说,极寒天气从九月下旬开始将持续到明年三月,整整大半年,除了少量玻璃大棚和每家火炕边的那块地儿,估计都没法种植和收获,就要靠存粮过活。
大雪还会封山封路,所以一些生活必需品还得备一些,也怕有百姓想着省钱或者别的原因,如意就推出了一个救济包。
救济包里就是十斤盐、五斤糖还有一包退烧药,反正糖厂厂量很高,除了拿出去交易的,还剩很多。
而这药可不简单,是小田给的方子,说是未来最好用的退烧药,而且制作简单,原料常见。
庆国各个乡民、村民步履匆匆,都赶着去领取救济包。
此刻边城和边塞,从九月一日起紧闭城门。
自从有了水泥,城门已经加固加高,不开门根本没法进来,关外之人就算要搭木梯子还没这么高大的树木呢,关外还是草原居多。
民兵们在九月第一日也被放回了家,而正式的将士则统一安排。
“老子这几年当兵可真当是爽。咱庆国的皇帝就是牛。老子家里日子也好,大大的水泥房还有炕,听说老子爹娘种的粮食都堆成山了。”
一个大兵头子一脸痞气,但是这话无人反驳,有住有吃有穿,虽然训练还是辛苦,但家里人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
“你们说是不是要发生什么事儿啦?最近氛围不对呀?难道要打仗?”一个小个子轻声询问。
“不清楚,但打仗不太可能,城门一关,根本打不进来。要打仗,肯定得我们追去草原。”大头兵子人是长得粗,心还是挺细的。
“别瞎琢磨了,将军让大伙都去集合,有事儿说。”小兵进来通知。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