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宰辅

+A -A

要知道,大臣请辞的事是常见的,可是一般上邸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陛下恩准了。

  陛下若不恩准,一般是绝不会见邸报的。

  看来刘公果然要致仕了。

  叶春秋唏嘘着看着邸报,整个人懒懒的窝在沙发里,面色平静如常,心里却不禁有了几分惆怅。

  刘健这个人,和他非亲非故,反而对叶春秋来说,谢迁反令自己亲切一些,而自己的老泰山,自不待言,可是叶春秋与刘健,颇有几分特殊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感情,叶春秋也说不上来,或许,只是因为心里隐隐有几分敬重。

  这是一件颇为可笑的事,分明很多时候,叶春秋并不认同刘健的某些做法,他实在太稳了,而今大明弊病丛生,本该有一个人大刀阔斧才是,而刘健宰辅天下,这天下大致也算太平,可终究还是放任了许多弊病。

  叶春秋与他的观点背道而驰,偏偏,叶春秋心里依然极敬重这人。

  也许是因为了解历史的缘故,太明白刘健这个人。

  唏嘘一番,叶春秋将邸报递给唐伯虎,道:“刘公宰辅二十年,受明主知,造膝论议,可谓荣遇。而今告老,急流勇退,可谓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有古大臣之风啊。”

  唐伯虎接了邸报看,沉吟不语,眼眸微垂着似乎陷入了沉思,过了片刻,唐伯虎抿了抿嘴,默默的将邸报收了,感慨道:“刘公是功成身退,于他,也是一件喜事。却是不知,到时谁执宰辅。”

  叶春秋不由坐起身子,端起茶呷了一口,浓香的滋味沁入心口,让人格外舒服,享受茶香润口的片刻,叶春秋不禁缓缓道:“谢公乃是少傅兼太子太保,而李公去岁加了太子太师,又进了吏部左侍郎,这肯定是刘公的意思,刘公是希望李公能够接替他。”

  唐伯虎闻言不由奇怪,似乎一时想不明白,立即困惑的问道:“王公且不说,他入内阁不久,可是李公与谢公平分秋色,何以刘公却是属意李公?”

  叶春秋不禁摇头微笑,娓娓跟唐伯虎道来:“刘公是四平八稳的人,他所属意的对象,也势必是深藏不露才好,谢公性子太燥,在刘公心里,怕是难堪大任,而李公既善谋,又寡言少语,这首辅,自然非他莫属。”

  唐伯虎颌首,继而像个问题多的小孩,追问叶春秋:“那么依你看谁会补入内阁呢?”

  叶春秋轻轻放下手中白瓷的茶杯,嘴角微微一挑,一脸正色的看着唐伯虎,很是认真的道:“伯虎兄,你还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我又不是内阁大学士,哪里晓得谁能入阁,不过……”叶春秋顿了顿,眉头轻轻皱了皱,陷入沉思里,不过只是短短的瞬间他便回过神来,神态自如的继续跟唐伯虎分析道。

  “李公既然成为首辅大学士,就势必要有心腹之人入阁,有这资格的,朝中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杨廷和与李公一道修撰过《大明会典》,算是老相识,一直是李公的腹心之人,这一次,怕是要轮到他了。”

  唐伯虎立即肃然起敬道:“可是成都府的杨介夫吗?他的直名,我是如雷贯耳的,这样的人能够入阁,实是朝廷之福。”

  叶春秋不置可否的笑笑:“是吗,说起来,未来的李阁老,还曾是我的顶头上司呢。”

  想到此处,叶春秋哂然一笑,不过杨廷和的直名,早已深入人心,他的资历可谓是完美,先是在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很快,他就升任侍读,为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朱厚照讲读。

  几年之后,便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这在大明朝,是最完美的资历,再加上他的名声不坏,又算是李东阳故吏,实是绝佳的内阁人选。

  叶春秋对此,也只是稍稍关注而已,毕竟现在离庙堂远了,眼下最关心的,反而是镇远国的内务。

  万事开头难,镇远国说穿了,其实就是个草台班子,不过因为有镇国府的强力支持,还有叶家通天的财力,现在总算有了一些起色。

  而今户籍中在册的,包括了秦皇岛,有三万九千八百户,这若是在关内,也不过是一个大县的人口,可放在关外,也算是一个不小的部落了,当然,这里在册的,除了此前朝廷留在这里的千余军户之外,便是叶春秋移来的匠人,还有镇国府的一些管事和新军人员了。

  寻常的商贾,属于流动人口,却又因为许多匠人,还没有将家眷接来。

  所以理论上来说,在青龙县的人口,大致是在六万人上下浮动,规模比朵颜部要小不少,朵颜部虽然也只有三四万户,可是人家一户是四五口人,人数在十五至二十万上下。

  叶春秋知道,未来镇远国的规模,取决于这里是否能够安心的发展,若是当真顺利,想必许多家眷都会安排出关,而且不少商贾在此落脚,将来或许也可增加不少人口。

  而叶春秋真正的重心,则是吸引关内的流民,大明已有百五十年了,随着土地兼并日渐严重,流民也日渐增多起来,这对大明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而将流民引入关外,其实也不失为一个解压的办法。

  朱厚照那儿,已经给叶春秋大开了方便之门。

  很快,在山海关、大同、宣府、宁夏诸镇,便接到了敕命,即不可阻拦流民出关,也不必盘查路引。

  叶春秋心知,朱厚照下达这份旨意,受到的压力肯定不小,因为现在,便渐渐开始有了杂音,有人谈何这一项政策了。

  北人放马,南人耕种,这是所有人固有的思想,唆使南人出关,对不少人来说,这不啻是把人往火坑里推,历来南人出关的,有几个人能有好下场呢?

  佥都御史郑守文便极力反对这件事,他甚至亲自给叶春秋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书信,望叶春秋三思而后行,不可因为一拍脑袋,而铸成大错,这些,毕竟都是大明子民。(未完待续。)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龙王传说奥术神座穿越诸天万界我能给御兽加载扮演模板最新章节少年陆鸣一言通天元卿凌宇文皓最新章节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斗战狂潮永恒圣王苏子墨最新章节

上山打老虎额其他小说:明朝败家子我的姐夫是太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