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作者:布依相公)正文,敬请欣赏!
宋雨亭把《上今皇帝书》拿将出来,双手呈上道:“大人,这是广东举子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送到寒舍的,他们想托卑职送呈皇上,卑职觉得事关重大,故不敢造次,前来请教大人。”
李鸿章摆了摆手道:“康有为,梁启超,这二人送的是《上今皇帝书》。”
宋雨亭点了点头道:“大人也知晓?”
李鸿章道:“这京城中的官员,大都收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上今皇帝书》,这总理衙门和都察院也应该收到了。”
宋雨亭道:“是的。”
李鸿章道:“是奕王爷叫你来的?”
宋雨亭暗道:“李鸿章果然厉害,不愧为满清第一谋臣,自己此次前来,他竟然知晓。”
李鸿章道:“奕王爷拿到《上今皇帝书》,然后叫你来问我,这个老狐狸。他是总理衙门大臣,自已竟然躲到了身后。却想让我来打头阵,岂不知道,十年前,他打胜了清法战争尚且被免了职,十年后,我打输了和倭寇的战争。我怎么可能还在朝堂之上。”
宋雨亭暗暗的佩服李鸿章,和倭寇的这场战争打成这样,他已经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他已经感觉到朝堂之事,基本要与自己无关,与其实这样,他还不如称病在家。宋雨亭从李鸿章指了指胸口的情况来看,似乎已经知道李鸿章的病根,其实是在心里。
“大人,大清不能没有你呀。”宋雨亭道:“这朝堂之上,虽然有数不尽的王爷,但那一位像大人您精通西洋各国事务。”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道:“雨亭,你是我推荐给总理衙门的,奕王爷派你来找我,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上今皇帝书》,你已经看了,你认为怎么样?”
宋雨亭道:“卑职才疏学浅,不敢妄谈。”
李鸿章笑道:“青年一代,你乃是豪杰,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放心,此屋中,只有你我二人。”
宋雨亭知道这《上今皇帝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从此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派开始了中国式的变法,并一占据主动,后来虽然失败了,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他不知道李鸿章对于戊戌变法的态,所以,话语间,也颇为小心,听得李鸿章这样一说,便道:“卑职认为,《上今皇帝书》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宋雨亭道:“若按书中所言,国家必然强盛。”
李鸿章道:“《上今皇帝书》固然好,但康有为等人,只能是书生误国。后辈之中,我最为看好你,当今大清,不是你我之大清,乃太后和皇上的大清。雨亭,切记之。”
宋雨亭道:“谨听大人教诲。”
“此次战败,我是要承担责任的,除了我以外,只怕还要连累大批的人员,我不能让他们因为我而受到牵连,所以,朝中之事,我尽量的少参与,这《上今皇帝书》,不理也罢。你去告诉奕,合约既然已经签定了,书中所述,大可不必理会。让他先呈于太后,若得太后恩准,再呈于皇上不迟。”
宋雨亭道:“卑职明白。”
李鸿章道:“京城乃事非之地,若有机会,尽可离京而去,步张之洞等人后尘,到地方上,也可有一番作为。”
宋雨亭道:“谢李大人指点迷津。”
从李鸿章的府中回来以后,宋雨亭直接到奕的府中,将李鸿章的“书中所述,大可不必理会。先呈于皇上,若得到太后的恩准,再呈于皇上不迟。”原话转达给了奕。
奕听得,李鸿章的想法,与自己的差不多,得到李鸿章的看法以后,奕心里便踏实了许多,同时对宋雨亭大加赞赏,对宋雨亭道:“当初李中堂李大人,推荐你的时候,我当时还是将信将疑,你年纪青青,有何奇才。中堂大人又说,甘罗十二岁任宰相,人不可貌相。”
宋雨亭道:“全仰仗王爷关照。”
奕道:“你昨夜到府中,是不是遇到秋水了?”
宋雨亭道:“是的,从府中出来,正遇到格格,不知卑职有没有冲撞到格格。”
奕道:“我那秋水,从小就让我惯坏了,全然没有一点儿格格的规矩,真后悔当初让他到英国去留学。那些西洋的东西,这男子习得,女子却是习不得的,这不,今天早上,他缠着我,要让我带她来,说是要见见你。”
“格格要见我?”宋雨亭想到了在奕王府中遇到的那个姑娘。
奕道:“她听说你会两门外语,又促进了倭寇归还辽东一事,很崇拜你。”
宋雨亭道:“王爷,这岂不折杀卑职。”
奕笑道:“她从英国回来以后,还要吵吵着到总理衙门做事,说要做什么外交官。越来越不像话了。你说,留学西洋这几年时间,就把咱们大清的规矩忘记得一干二净。”
宋雨亭道:“王爷,咱们大清乃是文明之邦,有些规矩还是不能丢。”
奕道:“是呀,我也这么说她的,一个格格,要有一个格格的样子。可她那里听得进去,今天她没到总理衙门,难保明天不到,雨亭呀,她来了,你得好好开导开导她。我这个当父亲的,是劝不了她了。”
宋雨亭道:“王爷,卑职感到诚惶诚恐,不知道该怎么办?”
奕道:“你学过西洋话,对外国事务也知道得很多,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能要能把他劝回去便可以了。什么外交官不外交官的,一个格格如何做得来。”
宋雨亭拱手道:“卑职遵命。”
两人正谈着话,有人来报,说是接到了倭国最新的照会,奕打开一看,刚才洋溢着笑容的脸,一下晴转多云。
宋雨亭问道:“大人,何事?”
奕道:“倭国答应归还辽东,但是又有了新的条件。就是辽东现在的驻军,没有路费回国,要我们出资,让他们回国。如果我们不出这个钱,倭寇就要长期驻扎在辽东半岛。”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