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的一天,北方的天气已经渐渐转凉,安徽六安县郊区的镇上最近兴建了一批洋楼,都是有钱的政客、商人或者大地主们为自己安享晚年准备的乡间别业。wWw.qВ五、C0m/而就在这些既崭新又阔气的洋楼后面,有一栋陈色稍旧却带着单独林园的古朴公馆。
这座古朴公馆之前有过好几个名字,人们记得最早的名字叫“振威府”,后来又改为“虎园”,而现在所有悬挂在门口的牌匾都被拆掉,门檐上只剩下光秃秃的一片。尽管如此,当地人还是在私底下把这座园林古宅叫作“段公馆”。
自从南北议和之后,段祺瑞远离政场,返回家乡故里过起寓公的生活,不仅如此,就连那些愿意追随身边的副官、部将一律辞退。整个“段公馆”里除了之前一直服侍左右的老仆、丫鬟之外,再无任何军政人物。
每日养花植树,闲情雅致时钓钓鱼、喝喝茶,再也不必操心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更不必为国事政事忧心疾首。经过这些时日以来的修身养性,段祺瑞整个人的身心早已返璞归真,连歪鼻子的毛病几乎已经完全根除。
然而就在这天一大早,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人从县城里来到乡间,一番打听之后找到了段祺瑞的公馆。这些骑马的人穿着便装,但一个个精神抖擞、肤色黝黑,手臂、腿脚显得非常利落,好些人的腰间还别着手枪套,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来到段公馆大院们前面,领头一人先行跳马下来,跟随其后的众人也陆续翻身落马。
“是这里吗?”领头一人回头问了一声,他身材瘦高,但给人的感觉非常结实,话时带着浓厚的西北口音。
“大哥,没得错,就是这里,没挂牌子的就是。”一名年轻人牵着马走上前,点着头对领头人回答道。
“上去问一下,等等,还是我亲自上去。”领头人完,把马绳交给年轻人,然后大步流星的走到大院门口,心翼翼的在门上扣了两下。
过了一会儿之后,大院门内传来不疾不徐的脚步声,随即是一个苍老的声音问道:“门外何人?”按理只要有人敲门,门房无论如何都会先开一条门缝询问,好见见门外究竟是什么人,但显然段祺瑞这些年闭门谢客,几乎很少打开大门,因此门房也省的浪费力气,若是昔日旧部来拜访,隔着门推辞过去就是了。
门外领头者恭恭敬敬的问道:“请问此处是段国公府邸吗?”
门房对“国公”的称谓感到奇怪,国公是爵位名,尽管段祺瑞昔日位高权重,可平日里根本没人用这样的敬称,当即颇显得有几分唐突,复问道:“是何人?”
领头者道:“在下青海马步芳,今日特意前来拜访段国公,有劳通报一声。”
门房对马步芳这个名字一点都不熟悉,不过既然是来拜访段祺瑞的,自然按照管理的谢绝道:“我家老爷已经闭门一年之久,实在抱歉,还请这位马大人回了吧。”
马步芳怔了怔,沉着性子道:“老人家,我们从青海到这里没有一万里路也有八千里路,您这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发了,未免有些草率吧。无论如何,还请老人家代为通报一声,就马步芳有要事拜见段国公。”
门房叹了一口气,从青海到这里确实是不远万里的脚程,哪怕老爷不见客,好歹也应该赏一杯茶水解解渴。当即他打开了房门,请众人来到前厅先行坐,吩咐仆从预备茶水果点简单招待一番,然后自己前往后院去通报段祺瑞。
此时,段祺瑞正在后院池塘养鱼,将早已准备好的鱼料抛洒在池塘里,看着各式各样的鱼踊跃争抢,平静的脸上起了一阵惬意的波澜。
门房健步来到段祺瑞身后,微微躬身的道:“老爷,门外来了一些客人,其中一人自称是青海马步芳,有要事拜会老爷。”
段祺瑞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喃喃自语似的问道:“马步芳?此人我并不认识。”
如今西北马家军的声明并没有成就多大的气候,虽然马家是军戎世家,可马家军几经折腾大起大落,自庚子国难之后渐渐中落,民国初期还是依靠北洋政府的招抚才从草莽转入军队,到头来只不过是中国大大军阀的其中之一而已。
当年段祺瑞掌权时,的确与马步芳的父辈有打过交道,但仅仅只是泛泛之交而已,他并没有多在乎马家军,故而今日年轻一辈的马步芳前来拜访,一时半会想不起其人是谁。
门房连忙又请示道: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