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谢家湾是丘陵地地区,多山,所以坡地也多,南方的温带气候下,板桥的植被还是挺丰富的。
但是现在正是冬天,割草,搂叶子都特别麻烦,但是其他时间大家都是不得闲的,为了明年的春耕之后有肥料,大家都不会偷懒的。
积肥这件事耗费的草又多,恐怕村庄附近都要被割秃了,为了割草,肯定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了,农民是最辛苦的了。
饭后,谢宁依然带着弟弟妹妹学习,每个人前面都准备得有一块沙板,谢宁讲完《三字经》的小典故之后,带他们反复大声朗读,然后就叫他们抄写。
谢宁想着,康熙规定上书房读书的皇子将所读的书抄写120遍,说明这个是能达到的,这个方法虽然让人诟病但是确实是有效果的。
尽管现代提倡寓教于乐,但是现在自己做不到,只能先让他们打一下基础,然后争取挣钱,之后送他们去好一点的学校了,到时候在买笔买墨给他们练字了,目前让他们记住最为主要。
家里的女性长辈纷纷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这个冬天,谢家湾附近,甚至整个板桥都忙了起来。
男人背自家的农家肥,女人带着孩子纷纷出门去树林里面搂叶子,有的地方连表层的腐叶都掏回家,几乎每家都多了几个堆肥的坑。
谢老三每天都是笑着出门,笑着回家,因为自家的地都被平整完了,而林地附近的荒地面积每天都在增加,以后自家又多了几亩地。
就算刚刚开的地有点荒,不肥,但是肥料管够,养养就好了,反正官府规定,头三年不交税,后三年缴税一半,怎么算都不亏。
谢老三还记得旧时听老辈人讲古,人生有三苦,打铁划船磨豆腐,打铁的要力气,一直不得闲,最后活活累死。
划船的人家住在船上,没有自己的地,吃喝都指望当天的鱼货,有今天没明天的,所以苦。
磨豆腐是三更半夜就要起床干活,没有畜力,只能人背着磨转,比驴还不如。
而比这三样还苦的就是开荒了。
尤其是冬天开荒,天冷不说,土地上了冻,土层冻的硬了,一锄头头下去只有一道白印儿,震的手生疼,疼到骨头里。
还记得村里人说,宁愿去打铁磨豆腐,也不愿意冬天挖板地(硬成一块板)。
而且大家都没粮食,所以有典故,“要开荒先攒“开荒粮”,家里人勒紧裤腰带攒够了一缸“开荒粮”,满满一缸高梁米,才能开荒。”
而这次,自家没有出人,没有出粮食,眼看就要多十来亩地了,谢老三怎么想怎么高兴。
一转眼,冬至就要到了,一大早天还没亮,谢如方就将牛车整理得干干净净的。
谢老三带着儿子孙子先去山上自家祖坟地里,祭拜了祖先,由于整个谢家刚刚搬迁来不久,祖坟人还不多,所以谢老三很快就回来了。
然后谢如方带着两个弟弟将几个小假山景观,盆栽端放在牛车上,小李氏和杨氏将几块腊肉,两只母鸡,两盆盆栽放在车上。
谢宁穿着厚厚衣服,笨拙的走出来,手里抱着陶盆,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炭炉,谢继平谢继岩眼巴巴的看着谢宁,也不敢开口闹。
谢宁转头安慰道:“冬至要到了,家里有糯米饭吃,你们就在家里,牛车拉不动你们一起,下一次我带你们去,明天回来,我给你们带来糖人好不好。”
眼看自家老爹要生气了,两人都飞快的点头,深怕晚了就被骂。
谢老三看着三个儿子将假山盆栽捆在牛车上,又不放心,自己亲自抱来稻草垫着,然后又回房报来一床被子,垫在牛车一边,回头交代二儿子谢如桐
“冬至,你记得送东西去给你爷爷,带着平哥儿他们去给你爷爷磕头,你贤大伯家也要去一趟。”
谢老三想了想,又道:“陪你娘去看看你外婆,她年纪大了。”
谢如桐连连点头道:“爹,我记住了,你们一路上走慢点,天冷路滑,路不好。”
谢宁在牛车侧面攀爬,衣服太厚,限制了发挥,谢如方将谢宁抱上牛车,将陶盆固定好,自己在前面拉着牛车,掌握方向。
谢老三挥挥手教叫家里人天冷进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