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映室中,斯伯格看到了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也正如伊伯斯说的,在大多数由计算机推演的结局中,他并没有站在舞台中央,甚至没有出现在舞台上。
这座聚居地并不止有工人,虽然在他所在的这条世界线上,他们是最先觉醒的一批人。
比如,在第217号结局,镜头聚焦最多的是墨尔文家的小女儿。
从那个小姑娘看到第一张报纸开始,她就在积极地劝说她的父亲。
虽然她的观点是幼稚的,但她发现的问题却真实存在。钟爱着她的老父亲墨尔文,最终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试图推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家人的惨死告终。
那些不合时宜、也无关紧要的画面,被一行行冰冷的文字替代了。
斯伯格松了口气。
他很乐意看史蒂芬老爷们的死法,但他不忍心看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姑娘和他们一起死,尤其是这么善良的姑娘。
再比如第269号结局,镜头聚焦最多的是一個绿头发的姑娘,还出现了一个红头发的姑娘,她们一个在巨石城失去了胳膊和眼睛,一个在外出的任务中失去了一条腿,共同悲惨的遭遇和创伤让她们走到了一起。
这次团结起来的是佣兵,而契机是去年冷冬之后的那场浪潮。
那些佣兵们虽然没有动力装甲,但在面对使唤他们的民兵团的时候却意外的能打,他们的城市战经验尤其丰富,甚至打进了内城,而巨石城最后似乎变成了一座佣兵城邦。
一切都变了,但又像是没有变过一样。
顺便一提,这次推演中并没有联盟,毕竟那会儿联盟还没有出现。
显然这台机器并不是真正的预测未来,只是帮助他们从过去发生的事情中,挖掘出未来的种种可能。
然而……
无论是哪一种结局,唯独没有他期望的“好结局”。
这座聚居地的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被注定了,而这也是最让斯伯格感到绝望的地方,仿佛不管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于是他试着往前拖动进度条,回到更久远的过去——一个半世纪前,甚至是两个世纪前,试图从已经坍缩成事实的可能性中寻找答案。
也正是因此,他看到了许多令他震撼不已的东西……
正如他在觉醒者波尔的故事中写过的,巨石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现在他得再加上一句。
每个聚居地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也都曾渴望过一个光明的未来……
……
战争爆发了,然后又结束了,随着战后重建委员会的成立,繁荣纪元彻底地落下了帷幕。
最初的五十年是艰难的,但也是充满希望的。
战后重建委员会并没有放弃留在地表的幸存者们,而更关键的是,留在废土上的幸存者们自己也没有放弃自己。
防务部教会了当地幸存者使用武器,组建民兵团以阻挡浪潮的威胁。技术部组织了拾荒队,动员大伙儿们前往破败的城区搜寻能用的物资,从中回收高价值的科技。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帮助当地的幸存者建起了一座座算不上先进、但能用的工厂,并且时不时从其他地方运来一些物资。
巨壁也正是在那时候建立的。
它不是某种“黑箱”凭空变出来的,也不是传闻中的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那些初代管理者们一车水泥一车钢筋,在冰天雪地中一点一点盖起来的。
是的,就这么简单。
平凡而伟大。
那会儿的巨壁还不是很高,仅仅是够用的程度,毕竟会飞、会跳的子实体并不多,黏菌也并不是生存的主要威胁。
巨石大厦的房客们是最有办法的幸存者,于是大伙儿们信任他们,放心地将权力交到了他们的手上,于是便有了内城的说法。
黑卡和巨壁一样,一开始是没有的。
第2174年,废土纪元45年,战后重建委员会因为内部的矛盾走向了分崩离析,大批优秀的人才从巨石城撤走。
有的往北去了彷徨沼泽,有的去了大陆最西边,也有的去了东海岸,但更多的人仍然选择留了下来。
那些留下的人是真正的勇士。
他们和他们的父辈一样勇敢,在危机来临之际永远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站在一起,不管面对的是从未见过的寒冬,还是从未见过的异种。
他们用理想融化了冰雪,点燃了炉火,熔炼了钢铁。
他们唾弃那些已经背叛理想的家伙,他们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只相信和他们一起留下来的同胞。
他们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来自战建委的援助虽然结束了,但巨石城的未来却似乎更光明了。
他们打开巨壁,接受流浪的幸存者,浪潮来临之际冲在最前面,哪里有危险,就有拿着黑卡的居民。他们不只是自己干,也会号召大家一起,动员拾荒队前往废墟探索,建起收集资源的前哨,并将其发展成一个个渺小但牢靠的村落。
他们不再需要生产部的供养,也没指望那些自私的家伙会重新团结起来,他们主动前往一片荒芜的南方寻找希望。
或许是被他们的勇气感动,也或许只是时候到了而已。
五年后,永无止境的寒冬结束,万物重新获得了生长的动力,大批的避难所也随之解封。
他们开始接受一些搞不清楚状况的蓝外套,告诉那些愣头愣脑的家伙,战建委已经解散了,你们要么回去睡觉,要么留下来加入我们。
不管你们愿不愿意,现在咱们只能靠自己了。
众所周知,蓝外套大多都是热心肠的家伙,而且不少老冰棍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