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科举

+A -A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这种为国选材的制度,在华夏大地上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科举是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华夏王朝的选材方式都是沿袭魏晋年代,采用的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隋炀帝创立的科举,虽然并不完善,但是总归让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看到了一丝希望,而在此之前,仕途这扇大门,对于那些出身低微的人都是关闭着的。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征辟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此后的晋代,南北朝也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之权,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这制度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

  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直到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隋朝灭亡后,高祖定鼎关中,也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然社会上的风气,却并非一朝一夕可变,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人,可以凭借着自己家族的势力,得到额外的擢拔,而贫寒之家出来的才俊,他们的进身之阶依然十分狭窄。

  太宗皇帝也想要改变这种格局,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杜睿变法,杜睿变法,其从根本目的上来说,就是埋葬在华夏传承了数千年的世家门阀制度,不单单是杜睿,太宗皇帝也一样看出了世家门阀对国家的危害。

  世家门阀相对于对国家的忠诚,他们更为看重的是家族自身的利益,这也是隋王朝何以灭亡的那么迅速的原因。

  而要打击世家门阀,单凭土地改革和提高商人的地位,根本无法实现,因为他们的手中还掌握着舆论力量,以及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杜睿想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他的变法之中,核心部分,就是对教育以及科举的改革。

  杜睿的改革首先改变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考生的来源,以往的科举考试,考生都是由各州举荐,那些在当地势力强大的世家门阀,自然对考试的名额形成了实质上的垄断。

  但是科举变法之后,考试的名额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

  考试也分为三.级,即解试、省试和殿试。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

  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

  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而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

  杜睿的改革还有一个重中之重,就是如今遍布天下的书院,在此之前,知识,文化也是那些世家大族子弟所独有的,平民子弟想要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十分艰难。

  而在杜睿的教育,科举制度改革之后,天下间各道,各州,各县都被强制性的要求拥有可以使天下人都能受教育的书院,同时书院也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经过各级考试进入道、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龙王传说奥术神座穿越诸天万界我能给御兽加载扮演模板最新章节少年陆鸣一言通天元卿凌宇文皓最新章节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斗战狂潮永恒圣王苏子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