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洪武二年三月,天竺道古吉拉特州,港口之内,战舰林立,帆杆高高举着,遮天蔽日,一队队的唐军沿着舷梯登上了甲板,他们将从这里进入阿拉伯海,然后通过红海,杀入埃及,正式开启一番与阿拉伯帝国争夺埃及的大战。
这等盛况,对于古吉拉特人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尽管知道,那些盔明甲亮的战士兵锋所指并不是他们,可是就这么看着也让人胆寒,说起来,孤陋寡闻,依然处在氏族制度当中的古吉拉特人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
这些古吉拉特人齐聚港口,其实也并非自愿,他们大多数人都是被当地的唐人衙门给逼来的,大军出征,若是没有人来送行的话,岂不是太冷落了。
大军从长安出发,大唐帝国的皇帝,文武百官都要来送行,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齐齐出动,为将士们送行,到了天竺道,自然也不能少了。
古吉拉特说起来也不是个小地方了,其面积相当于大唐本土的一个道,可从这里有人类居住开始,虽然也曾诞生过奴隶制度的国家,但是他们实在是太弱小了,不单单是临近的邦国时常入侵,还要遭受马其顿人,罗马人,大食人的入侵,当真是苦不堪言。
当这些外来人都走了之后,唐人又来了,而且最终成为了这里的主人,古吉拉特人的头脑当中并没有多少反抗意识,对于唐人的统治,他们选择了顺从。
尽管心中也有不满,但是随着日子越来越好过,他们从最初被迫屈服,到现在也心悦诚服了。
不能说古吉拉特人软弱,缺乏反抗的意识,对于一个连国家观念都还没有形成的民族而言,谁来统治,其实并不是他们愿意去关心的,他们更愿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变得怎样了。
而大唐对这里的统治,也确实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要求,先进的耕作手段,各类手工作坊,让贫穷惯了的古吉拉特人多了很多生存下来的几率,而且大唐对于他们的民族习惯,似乎也并不愿意过多的干涉,除了薛仁贵来此之后,废除了殉葬制度之外,他们的日子还和以前一样,只是吃得更好了,身上也有衣服穿了,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确实没有什么可不满足的!
“大唐万岁!”
人群之中,不知道是谁突然高喊了一声,紧跟着就好像被传染了一样,越来越多的古吉拉特人眼睛亮了起来。
大唐!
这是一个帝国的称谓,一个强大帝国的符号,曾经古吉拉特人都觉得大唐帝国虽然强盛,但是和他们却没有多少关系,毕竟,他们是被征服的人,并非那些高高在上的征服者。
可是随着这一声呐喊,越来越多的古吉拉特人居然从心底涌上了一股自豪感。
没错!我们现在也是大唐帝国的人啊!
“大唐万岁!”
越来越多的人高喊了起来,这不是被迫的,也没有人强逼他们要这样做,这都是发自内心的。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好像后世的国人一样,费尽心思,千辛万苦的,想要把自己的变成一个香蕉人,为了什么,贪慕虚荣,崇洋媚外,或许未必吧!说到底,还是那些西方国家比之老大中国强大。
不过那样的历史,在这个时空再也不会重演了,华夏不会没落,他将永远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
薛仁贵被这突然发出的呐喊声弄得一愣,接着反应过来之后,看着站在身侧的杜学文和薛讷,笑道:“看看,这才叫真正的万邦归服,天竺如此,埃及也应如是!”
杜学文和薛讷这两个小年青,并没有经历过多大的战事,大唐开疆拓土的历程,他们大多也都是从父辈的口中听说的,直到看到这一幕,他们才真正的理解了,为什么大唐会有万邦来朝,四夷宾服的盛况。
出发!
庞大的船队驶入了阿拉伯海,一切都风平浪静,大食人似乎根本就没有察觉到,大唐的兵锋已经伸向了他们的腹地。
在进入红海之后,船队便要分开了,薛仁贵将带领一路人马,杀入西奈半岛,在图尔登陆,吸引大食军的主力,另一路则在杜学文和薛讷的率领下,直扑苏伊士。
西奈半岛,自史前时代起就一直有人居住,关于这里最早的文字记载,约始於西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记录他们来此找寻开采铜矿一事。
然而西奈半岛似乎在更早便已闻名,其名可能源於中东最早的一个宗教名称。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曾经过西奈是无疑的,但路线及时间存在着争议。
西奈半岛以摩西接受律法的地点闻名,但那一座山是确实的所在仍然存疑。一条沿着西奈半岛北岸的道路,是埃及和巴勒斯坦间许多世纪以来的主要贸易路线,埃及曾建筑一连串的要塞来守卫这条路线。
在埃及帝国没落后,来自佩特拉的纳巴泰人控制了西奈的贸易路线达2个世纪之久,直到西元106年,遭罗马打败,该地区遂成为罗马帝国阿拉比亚行省的一部分。
西元初期,西奈半岛变成许多隐士和苦行者的居地,特别是南部山区。公元530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曾在西奈山的低坡上兴筑圣凯瑟琳修道院,该院成为该地区散布的各基督教团体的中心,并且一直是中世纪的朝圣地。
在历史上,1517年后,西奈半岛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并由君士坦丁堡派来的官员治理,直到19世纪初埃及脱离土耳其的直接统治而。
在原本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里什地区成为英国与土耳其的战场,战争结束时西奈半岛复归埃及,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侵入西奈半岛前一直受埃及治理。
在后世,西奈半岛一直是以色列和埃及每次兵戎相见的争夺焦点,半岛东北部的吉迪及米特拉两山口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战争。
后世的考古学家,根据迈加拉山谷发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载,认为西奈半岛至少有7000年的人类文明史。1992年,一支美国考古队在费兰洼地发掘出一具距今3.3万年的人类骨骼化石,说明西奈的文明史还可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在半岛上开采铜矿、绿松石矿。从这里开采的花岗石,供作在尼罗河河谷修建寺院、宏伟宫殿的建筑材料。半岛的东北部地区,在纪元前和1世纪时曾是人烟稠密的地方,人们在那里修建储水池,灌溉山坡耕地。
西奈半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古战争中的“行军之路”。公元前1479年4月,新王国时期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率领埃及士兵远征亚洲,曾途经西奈半岛。
在上埃及的神庙里,还有记载那次在西奈荒漠和石山中艰难行军九天的壁画,其行军路线仍清晰可辨。
公元前13世纪,拉美西斯二世率军穿过西奈沙漠,征服巴勒斯坦、黎巴嫩,并在贝鲁特郊外的狗河边,竖起一块铭记其战功的石碑。
公元前6至4世纪,古亚述人、波斯人和希腊人都是从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