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就算没有李六带路,姜维多半也是能找到合适的地方,翻过高塬。
因为在稠桑原和秦岭的结合处,有一条山沟。
那里正是发现李六的地点的附近——原本派出去搜寻的人马,已经差不多要发现那个地方了。
顺着这条山沟往上爬,可以直接到达稠桑原的顶部。
当然,有李六带路,肯定要方便许多,至少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秦汉时代的稠桑原,可不比后世,乃是草深林密,坡陡崖峭的险要之处。
进入林中,就能感觉到,头顶枝丫交错,密集的树冠遮天蔽日。
抬头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天空,难得漏下的一点阳光,就像色彩鲜艳的昆虫一样,仿佛是在苍苔和淡红色的枯萎的羊齿上爬行似的。
在日光稍有透露下来的地方,不少杂木缠着老藤,形成了灌木丛。
这些盘着的长藤,不少还带着倒刺。
丛生的荆棘野草把原来已经十分茂密的树林越发封得密不透风,犹如天然屏障,阻止人们在林中行走。
故而当年秦国借稠桑原上的密林阻关东六国大军,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若是换了不熟悉地形的人前来,说不得绕来绕去,就绕迷路了。
就算是不迷路,但想要在这密林中行军,亦是极为考验将士的素质。
更别说侥幸能走出去,但到了另一面,又是壁如刀削,如何下去,亦是个难题。
万一被秦军发现,在后无援军的情况下,那就真是送肉入虎口了。
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那可不是说笑的。
“将军,小人往日常在这一带打猎,故而熟悉这里。”
李六在最前方带路,同时解释道,“这里根本没有路,若是初入此处,多半是没办法分清方向的。”
姜维跟在他后面,见此人所言,并不像是作假。
明明前面看起来是一个灌木丛,根本过不去,但此人走到跟前,再一个转身,眼前就突然出现了能走过去的空隙。
若非熟悉这里,断然不会如此轻松。
饶是如此,才不过半日,姜维等人身上的衣服,就被树枝或者荆棘等挂出了几个大大小小的破洞。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能上了台塬,那一切就好办了。
毕竟台塬虽长,却并不算是太宽,再加上有人带路。
姜维一行人很快就到了稠桑原的另一边。
“将军请看。”
李六带着姜维等人,站在悬壁边上,指着下面,说道:
“从这里,稍有些斜坡,要想下去,这附近再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
姜维向下看去,但见悬崖底下,一条河流有如白带,蜿蜒向北,想来这就是函谷关前的绝涧。
再伸长脖子,探头看向崖壁。
李六嘴里所说的斜坡,犹如被巨人一刀斜削而下。
惊得姜维不禁失声道:
“此斜坡与陡壁有何区别?”
然后他的目光再看向北边,又不由地叹道:
“果然还是有些区别的……”
别处的崖壁,可就不是斜削,而是直直劈下,犹如世间最高大的城墙,根本没有任何借力之处。
相比之下,此处的斜坡,观之就显得没那么让人绝望而不知如何攀援。
毕竟此次过来,军中带了不少绳索。
只要将绳索连接起来,再绑于树上,最后借绳而下。
南乡特产的麻绳,那是久经考验的,质量没得说。
反正当年劳力被南乡麻绳绑死后,想要逃脱,除非变成死人。
“将军,从这里下去以后,路就好走多了,此水边上,甚是平坦,只要顺着河谷往北,大约百里,便是函谷关。”
周围的将士听到这个话,皆是面露喜色,跃跃欲试。
“将军,事不宜迟,趁着天色未黑,请让末将先领一队人下去探路!”
有人已经按捺不住地自动请缨。
“没错,将军,若是吾等突现贼后,贼人必定要被吓破肝胆,函谷关何愁不下?”
看到将士士气振奋,姜维心里亦是高兴。
只是他看向崖下,目光再顺着绝涧向北,若有所思,却是没有立刻答应将士的请求。
好一会,他才说道:
“函谷关藏于谷中,深险如函,吾等若是直接下去,顺水北下,固然易于行军,但却非上策。”
“突降于贼人之后,虽能吓敌,但万一贼人缩于关内,死守不降,以待东面来援,吾等未必能一鼓而下。”
姜维眼中露出决然之色:
“吾等历尽险阻,岂是为了吓敌而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拿下函谷关。”
“敢问将军意欲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