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山开山之时,青龙帝皇曾经派遣使者蒹葭大圣前来方寸山,送上了一枚梧桐树枝,表示梧桐林对方寸山的看重。也是在那个时候,陈洛得知自己师门与青龙帝皇还存在一段因果。这也是老师放心让自己入南荒的底气。
那梧桐树枝入土成林,在方寸山上长成了一个足足有几十里方圆的梧桐树林,引月华,滤日精,是方寸山上一顶一的修行之地,加上陈洛的山海奇文,让方寸山洪荒之气氤氲,成为了南荒的一大修行圣地。
不过此时梧桐林却封闭了起来,用方寸山大管家獒灵灵的话来说,就是山主大人要在梧桐林中清修两日。
……
走过一道弯曲的山路,顺着叮咚山泉的上游走去,穿过月兔们打理的花园后,面前豁然开朗,梧桐树林就展现在了眼前。
陈洛走到梧桐树林前,先是躬身一礼,口呼:“师叔,弟子来了。”
不一会,梧桐树林中就传出文云孙的声音:“进来吧!”
“是。”陈洛应了一声,走入梧桐树林。
一进树林,陈洛的肩膀上蓦然沉了一沉,他感觉到梧桐树林多出了一股力量,这力量沉稳却又昂扬向上,中正却又锐意难当。
“浩然正气?”陈洛微微一愣,这是浩然正气不假,但是他陈洛就没有接触过如此纯正的浩然正气。
这正气中带着三分悲悯,三分儒雅,三分刚烈,还有一分天地入胸怀的磅礴。
“文师叔的浩然正气!”陈洛心中了然,他见过文相颜百川的浩然正气,海纳百川;也感受过大师兄的浩然正气,奔腾肆意;浩然正气与一个人的修持感悟息息相关,恐怕也只有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正气歌》的文天祥能孕育出如此复杂却又纯粹的浩然正气来。
陈洛继续向梧桐林深处走去,每走一段距离,身上的浩然正气就沉重一分,但是却没有对陈洛造成任何影响,反而在这股浩然正气的压迫下,陈洛体内的七彩红尘气越发凝练起来。
直至遭到了梧桐林中央,陈洛终于看见文云孙。此时文云孙身着最最正经的儒袍,盘膝而坐,身前放着一缕点燃的清香,左手侧则是一支青翠如玉的翠竹。
“弟子见过文师叔。”陈洛上前恭敬行礼。
“先拜汝师!”文云孙点了点身侧的翠竹,淡淡道,“吾与汝师少年相交,此杖为他亲手相赠,今日吾向汝演道九千里,以此杖为见证。”
“不夹私,不乱礼!”
陈洛闻言面上一肃,再度向那竹杖恭敬行礼。
莫要说文云孙迂腐,讲解九千里也要如此繁琐,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传道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关乎师道。
幼子开蒙识字,会有老师教导,此时的老师,就是蒙师。蒙师虽然重要,却不需要太高的门槛,譬如私塾中的夫子,大户人家的西席,能识文断字,通晓韵律即可。
当儒生年龄稍长,开始踏书山,过学海时,其实就开始接触道理,往往此时,都会去选择拜一位新的老师,而这位老师,影响力甚至会贯穿学子的一生。因为是授讲经学道理,所以称作经师,又有传道受业解惑之说,也被称作业师。
读书领悟的是道理,而传道的本质就是开解道理。可是天下道理千千万,南辕北辙的比比皆是,“两小儿辩日”就是经典之谈,因此儒生一旦拜了业师,没有特殊意外,都是以业师的道理为基,继而阐发出属于自己的道理。
这也凸显了选择业师的重要性。往往寻找有名的大儒想要拜师的学子络绎不绝,因为他们的道理起码能证大儒之道。而若是拜大儒不成,转而拜入大儒弟子门下,甚至弟子之弟子的门下,也是很好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去解释,就不难理解为何方家之学明明不得人心,可是在人族却从道者甚众了。
但若是明明已经拜下了业师,又未经过自家业师的同意,擅自接受他人的传道,就很可能会道理混杂,轻则堵塞了前路,重则陷入识障,走火入魔。
所谓博采众长,那都是一时无两的天才人物才能做到的事情,而在他身后,往往也有一股力量暗中护佑。
遥想当初陈洛开道六千里时,虽然竹圣没有亲自现身讲解,但先后安排了宋退之和云思遥去为陈洛解惑,后来更是浪飞仙亲自讲解开天门。哪怕当时陈洛身边有颜百川和司马烈这样的鸿儒,也未曾多嘴。
所以文云孙这一次受托,不得不慎重,礼不可废。
见陈洛行完礼,文云孙表情略微放松了一些,指了指自己身前,道一声“坐”,等到陈洛坐下,文云孙才说道,“汝师竹圣目前尚在天外,短期不得归来。竹林首徒,暂代竹林之主的浪飞仙托竹林三弟子白宵请吾为汝讲解天道,可否?”
修行始终是私人的事情,所以竹林同意,还需要陈洛自己也同意才行。
“劳烦文师叔,请文师叔指教。”陈洛再一次起身,这一次行了个敬师礼。文云孙伸手轻拍了三下陈洛的肩膀,有道是业师点额,半师拍肩,算是受下了陈洛这个礼。
有人说反正就他们两个人,随意一下好了。但是须知《中庸》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完成了这一切之后,短暂的礼算是做完了。文云孙脸上也多出了一分笑容,再次示意陈洛坐下,口中说道:“老夫这一生,从未羡慕过别人。即便你老师一步千里,万里封圣时,老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