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的人才,无疑是国家的栋梁,对于之前临阵换帅,导致了野驴岭的那场惨败,那就纯粹是皇帝出了问题。
而皇帝出了那么大的问题,朝廷内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出来劝谏,则是朝廷体制出了问题。
甚至可以说:大齐朝,配不上戴鸾翔!
在拿下南平城之后又花了两天时间,周边局势也都已平定了,官军便向下一个目标挺进,那就是在南平城西南面的蒲城。
蒲城并不在南平通往福州的必经之路上,而是绕了一个大圈,位于福州的南部,拿下蒲城的战略目的就很明显了,就是要对福州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有了供取南平的成功经验,攻打蒲城就显得十分简单了——相同的套路、相同的方法,这次蒲城比南平不过多坚持了半天而已,也迅速被平定了下来。
如此这般,由毅亲王和戴鸾翔领军平叛,可谓是立竿见影,不但江南的形势稳定下来了,并且官军还深入福建、转守为攻。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一次毅亲王和戴鸾翔只动用了地方屯田部队,而没有从其他地方抽调一兵一卒,同时只由江南道动用库粮保障补给,而无需朝廷调配粮草。
这可以说是用最低的成本取得了最大的收益。
因此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看着一份份传递过来的捷报,难得地露出了笑脸。
并且在毅亲王的奏章之中,还不断地提到“萧文明”的名字,说是替朝廷、替皇帝挖掘到了一个青年英才,要比平定这个白炎之乱更加可喜可贺。
原本萧文明就在皇帝那里挂上了名。
他早就知道苏州府那边有个屯田所的千户颇有才干,不但杀败了近犯的倭寇,并且开办港口,一年能给朝廷上供三万两银子!
但是皇帝的事情实在太多,光朝廷里这些两三品、三四品的官员,他都来不及照管,哪有心去关照萧文明这么个处在帝国边陲的小小的千户?
不过现在来看,萧文明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并且这个真才实学在白炎教之乱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并同时得到了毅亲王和戴鸾翔这两个识货的行家的背书,那皇帝就应该是不会看错人了。
看人走眼的亏,皇帝算是吃够了!
当初的李观,在去野驴岭之前,不也是侃侃而谈、风流倜傥,完完全全的一个青年才俊,可一上阵就彻底拉垮了,将朝廷的精锐丢失殆尽!
“但愿萧文明这小子不负朕望吧!但也不能将他提拔的太快,总要再观察他一下……”
平定白莲教之乱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萧文明心里这始终怀着一丝忧虑,那就是始终没有抓到白炎教的两个头目——炎尊和圣女——的踪迹。
白炎教在大齐国内发展了那么久的时间,可直到起事之前,朝廷都丝毫没有准备,可见这两个人打仗不怎么样,但是搞阴谋诡计却绝对有一套。
要是逮不住这两个人,他们就会好
像埋藏在干草堆底下的火星,一时之间还看不出来,天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冒烟、发热、燃烧了!
但是哪怕萧文明在福建擒拿、逼供、拷打了那么多白炎教的头目,却始终未知这二人的踪迹,那唯一的线索就指向了福州城。
因为福州就是白炎教攻下的最大的据点,按常理来推测,这两个首脑人物蹲在福州城里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因此要收拾人心,首先就要惩治这两个胆小怕事的官员。
其实按照他们的罪过,如果上纲上线的话,将他们就地正法一点也不冤枉,但是杀了他们固然痛快,但起到的作用还不是最大的。
于是毅亲王便来了一个伤害性不大,却侮辱性极强的办法来处理他们两个:
让他们一人顶着一个高帽子,就跪在南平城的城门外头,并且字脖子上还挂着铁牌子,牌子上写着几个字:“贪生怕死”……
这块牌子原本就有二十多斤,挂在脖子上是一个不轻的分量,但是上面的字分量要更重。
按照后世的说法,他们虽然没有在肉体上死亡,却是社会性死亡了。
出了这么大的丑,这两个人虽然没有被革除官职,但也不好意思再在官场上混了,大约完事之后,就算朝廷不惩治他们,他们也很快就会提出辞呈,回家抱孩子去算了。
这种枷梏的刑罚,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