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盗和乱贼的主要战力先后调离,攻城行动便基本停止了。
城防压力顿减,但谢方叔却不敢丝毫松懈大意,依旧坚持每日巡城。
泉州外城有八座城门,每一座他都要仔细检查巡视后才能放心。
仁风门是东门,算是谢方叔比较放心的一处,因为这里有来自东禅寺的五百僧兵协助防御。
东禅寺俗称南少林,据说始建者智空禅师,就是传说中救了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
唐朝被朱温篡灭后,当时掌控闽中的王审知选择臣服依附朱温,引起了南少林寺的不满和反抗。
可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一座寺院哪里斗得过藩镇军阀,因此遭到摧毁成为一片白地。
大宋立国不久,宋太宗可能是出于表彰南少林寺的忠义,所以就亲自下诏重修。
重修后的南少林规模极为宏大,占地有四百多亩,东门护城河往东两里多,东湖以北近两里,都是南少林区域。
历史上蒲寿庚降元时,激起了南少林的反抗,千僧格斗元兵三万,杀死数千元兵,最终还是不敌,结果寺毁人亡,只幸存百余僧人。
等明朝洪武年间,幸存的法本和尚已经一百三十五岁了,劝募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
虽然再次重修的南少林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却仍孜孜不倦地向闽地百姓传授武技,还为平倭做出不少贡献。
明亡后,不少反清复明的人物与南少林渊源很深,乾聋认为南少林的存在不利于清朝统治,于是下诏焚毁。
从这三兴三毁来看,南少林不愧‘忠义’二字。
这次乱贼围城,泉州城附近被祸祸得不轻,但南少林却没人敢来骚扰。
一来是常人对佛门的敬畏,二来是寺中武僧的威慑。
而南少林却没有就此置身事外,仍旧分出一半的僧兵协助守城。
带领这些僧兵的长老法号元妙,俗家名字则叫赵孟良,不但是宗室,还和赵孟启同派同辈。
他陪着巡查一圈之后,见谢方叔仍一脸忧色,不禁出言宽慰。
“谢相,这贼势虽大,却也不必太过忧心,我等只需牢牢守住城池,待朝廷大军一到便可云开见日。”
一旁的赵居静也说道,“说来,眼下困境和太平兴国三年那次倒是很像,当时林居裔率十余万人攻城,城中也才三千兵,但最终泉州还是化险为夷度过了难关,所以咱们也必定能够稳稳守住的。”
闻言,谢方叔摇了摇头,“老夫并非担心泉州城,先前乱贼猛攻之时咱们尚且坚持住了何况现在,但他们先后抽调了一万多主力,显然是有比泉州更重要的目标。”
“谢相是说,他们是冲着燕王殿下去的?可福州城也不是轻易能被攻破的吧。”赵居静不解道。
“如果燕王待在福州城中,老夫倒不至于这么担心。”谢方叔露出苦笑,继续道,“只是以老夫对殿下的了解,他得知泉州情势之后,多半会亲自前来救援,不,从乱贼的反应来看,殿下肯定是已经前来了,所以他们才会在关键时刻放弃攻打泉州。”
“这怎么会!?”赵居静惊道,“殿下手中应该没有多少兵力吧,怎能如此冒险?”
他显然是想到了燕王一旦兵败身死的后果。
到时候无论朝廷会有什么态度,但乱贼必定全力攻下泉州,因为城中这数千宗室将是他们与朝廷交涉的重要筹码。
谢方叔轻轻一叹,“郡公,或许只是老夫杞人忧天了,此事切莫外传,以免影响军心,不论如何,老夫拼了这条性命,也必保城中宗室安全。”
元妙也意识到事情严重性,急忙道,“谢相,郡公,贫僧有个建议,那蒲獠正是这次乱事主谋祸首之一,海匪多半是受其指使,不如趁此时他们的精锐调离,由贫僧率僧兵前往法石奇袭蒲家,将其擒获,迫其中断谋害殿下的行动,即便来不及,也能逼其撤除德济门前与南关港的海匪,如此一来,可让宗室乘船离开泉州这险地。”
谢方叔一听,有所意动。
毕竟事情到了那一步的话,泉州是不可能还保得住了,如果能将宗室送走,那朝廷也不会太过被动。
随即赵居静也极力赞成,“谢相,我觉得此议可行,否则宗室落入乱贼掌控,那即便朝廷有心以铁腕平叛也会投鼠忌器。”
权衡了一会,谢方叔终于开口道,“那…就请元妙大师做好准备,等今晚便行动……”
就在此时,一名传令兵喘着粗气前来,满是振奋的禀报,“援军!援军来了……”
“什么?”众人皆是一愣。
谢方叔急问,“什么援军?我们的还是乱贼的?”
“咱们的援军,一艘很大很大的大船,从晋江下游逆流而上,桅杆顶上张挂的认旗写着‘燕’字。”传令兵快速回答。
“燕?那必然是殿下来了……这?这如何可能?不是有那么多乱贼去拦截他了么?”赵居静喃喃道。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