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
穆肃猛地推开门,看着一个人喝闷酒的纪纲,随手关了门,道:“你听说没有,武进士萧辰、武举人康源、王旦、杜欣四人上书想要留在京师,结果被兵部革除了功名不说,还永不叙用。”
纪纲脸上浮现出了惊讶之色,道:“上书留在京师?他们可是在教场中公开宣誓听从朝廷指派,前往边疆戍边杀敌的,怎么突然想要留在京师,这也太言而无信了吧?好歹是男人,怎能连信义二字都守不住!”
穆肃连连点头,赞佩纪纲的觉悟,道:“可不是,作为男人,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能为了个人之利,忘记承诺?兵部处置的好,大快人心!”
纪纲脸上浮现出一抹不自然的笑意。
留在京师,才更容易向上爬,这是纪纲不变的认识,原因很简单,一旦办出了事情来,皇上就容易听到,到时候升官发财两不误。
可若是在地方,哪怕是自己的功劳,也会被上官给吞掉,想混出个名堂很难,除非真的熬个二三十年,还需年年考核优秀,三年一提升,从七品混,到自己六七十时,大致能混个三四品致仕。
可那时候都老了,还享受什么荣华富贵去?
为了留在京师,纪纲找到了萧辰、康源四人,这四个人有一个共性:力气大,脖子粗,脑袋不好使。
经过纪纲一番演戏,四人果是被说动,还约定五人一起给兵部要求留在京师。
萧辰、康源等人很单纯,回去之后要么自己写了文书,要么找来测字先生,口述一份文书,毫不犹豫地递给了兵部。
但纪纲没有上书,甚至连写都没有写。
纪纲的打算是这样的:
若有人上书,得到兵部批准自己再上书,就是跟风,即便是朝廷怪罪下来,也是找第一批人的责任,自己没多少损失,风险很小。
若有人上书,没有得到兵部批准,那自己即使和他们一起上书,也会被驳回。
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小教场公开支持前往边关之地,身为榜眼,若给兵部或朝廷留下一个言而无信、反复小人的污点,自己的前途就毁了。
所以,纪纲答应了五人一起上书。
所以,纪纲没有上书。
事实证明,纪纲凭借着自己的手段,规避了一次极大危机,虽然这种手段有些下作,但官场就是这样,不相互倾轧,对不起这历史的车轮。
纪纲叹了一口气,现在算是看清楚了,留在京师的路被堵死了。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想其他办法,让自己能从边关早点回来。
穆肃还在说,纪纲愤然起身,对穆肃喊道:“穆兄,我认为作为男人,作为大明武进士,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做点事。”
“什么事?”
穆肃不知道纪纲要干嘛,看他严肃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
纪纲转身,将房间里的白帘子撕成长条,然后将茶碗等扫到地上,将白布条铺在桌上,将右手食指放入口中,猛地一咬,血便流了出来。
穆肃吃惊地看着纪纲。
纪纲一脸庄严,以血来书,在白布条之上写下:
奔赴边关,当有杀敌封侯志。
武夫报国,岂因小家忘国家。
中途还因为血流得不多,来回咬了几次手指……
纪纲的字不好看,却是没别字,写完之后,拿起布条高举起来,喊道:“走,去兵部!”
穆肃被纪纲的热血鼓舞,当即喊道:“等等!”
白布条,咬手指,血书出:
边关报国生,
马革裹尸死。
“走!”
穆肃拉开门,与纪纲一左一右,尚未出客栈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当血书被高高举起,两人走到街上时,更是引起了轰动,围观百姓纷纷称赞,更有甚者追着纪纲、穆肃跑,直至兵部之外。
中军都督府。
徐辉祖正在与宋晟商议哪些京军参与安南作战,就听到外面吵闹不断,刚想喊人查探情况,徐膺绪走了进来,道:“好事,好事啊。”
“什么好事?”
徐辉祖问。
徐膺绪指了下兵部方向,道:“之前不久,有武进士、武举人上书想要留在京师,铁尚书震怒,革了其功名。就在大家人心惶惶时,武榜眼纪纲与武进士穆肃,手持血书,力挺朝廷,请命前往边关最危险之地,不少武举、武进士听闻之后,也纷纷加入其中,正热闹着呢。”
“纪纲?”
徐辉祖有些挠头,这个家伙到底搞什么,朝廷让你们去最危险的地方,还需要你们弄血书吗?如此哗众之举,意欲何为?
罢了,反正他去广西去定了,一个小小的武榜眼,实在是没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武状元薛禄、探花袁岳等人也听到了消息,却没有像其他武进士、武举人一样去写血书,去兵部表态,而是拿着一份简略的安南舆图,推演着战事。
薛禄扮演的是安南胡氏,主防,袁岳扮演的是广西都司,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