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藩王一并离开,像是安王朱楹,二代秦王朱尚炳,二代晋王朱济熺等,全都留在了金陵。这些藩王承担的一个使命,就是给朱元璋扫墓看陵。
当然,朱允炆并没有囚禁他们于金陵的意图,允许他们在报备地方安全局的情况下,出金陵游览大好山河,允许他们发展个人爱好,只要不违法乱纪,不害民伤民就好。
应天府衙收到诏令,不得与藩王有任何形式的联络。藩王有事直接找礼部留守在金陵的官吏,不需要与地方府衙沟通。
解缙、杨士奇、杨荣、梅殷四人进入武英殿。
行礼之后,解缙递上一份文书:「皇上,关于金陵留守人选,内阁与兵部、五军都督府经过商议之后,最终拟定三人,以供皇上选任。」
朱允炆接过文书,打开看去,只见上面写了三个名字:
梅殷。
盛庸。
平安。
每个名字一旁,标注了考量的内容。
虽说大明即将迁都,可金陵毕竟是龙起之地,是太祖皇帝选定的京师,又经过多年营造,别说整个大明,就是整个世界,也找不出比金陵城更大的城池了。
何况金陵地理位置很是重要,又是大明的冶炼、造船、粮仓等中心,这里有支撑北平漕运的最大粮仓,有不能不加以保护的钢铁造船厂,蒸汽机制造中心,有第一条正在运行的铁路……
金陵需要留守一部分军队,而这部分军队的数量并不在少数,至少需要五万,额外还需要至少五千水师。
对于已经解决了诸多强敌,完全转向内治振兴的大明来说,地方上留守五万军队,是一支庞大的军队,即便是大同、宣府、甘肃、乌鲁木齐等军事重镇,其日常驻扎兵力不过三至四个卫,两万上下,只有发生战事时才会从周围卫所抽调兵力,继而集结更多战力。
如今金陵驻留如此多军队,为了避免出乱子,必须选择合适的人选留守于此。否则藩王再与留守之人结合,站出来喊一句:这里是太祖登基之地,我也要在这里登基,奉天而立……
到时候总还是会出岔乱。
梅殷、盛庸、平安都是很好的留守人选。
梅殷是朱允炆的姑父,太祖的女婿,忠诚上并无问题,也没有任何野心。
盛庸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军功,对朝廷赤胆忠心,能力出众。
平安是太祖收的义子,他多年留守北平,训练出了北平新军,参与过宁王打鞑靼的战争,燕王打鞑靼的战争,有着丰富作战经验,且多年治理军队并无乱子。
朱允炆想了想,提笔又加了一个名字:
何福。
何福这些年病患缠身,留守大宁几次告请休养都没有得到应允,现如今兀良哈都没了,大宁的战略意义已不那么重要,可以让何福回来养病了。
朱允炆看向解缙、杨士奇等人,道:「命梅殷、盛庸、平安、何福共同留守金陵。梅殷负责文书事宜,盛庸监军,平安总理治军练军,何福对接后勤局分部,承担后勤供应事宜。你们意下如何?」
解缙、杨士奇没有意见。
杨荣看着朱允炆,原本是希望他三选一,结果他给出的是四选四。
不过这样也好,梅殷性情懒散,也就弄弄文书可以,让他去处理军务,练兵,估计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将盛庸、平安、何福等人调到金陵来,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彼此制约。
梅殷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从感情上来说,梅殷并不想离开金陵,这里有自己与太祖皇帝的过去,何况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突然从小桥流水的江南换成漫雪冰封的北平,着实不适应,留下来,待在熟悉
的地方也好。
朱允炆留下梅殷,待解缙等人退出大殿后,笑道:「朝廷虽迁都在北,可金陵依旧是重城要地,不容有失。这里可就要多劳姑父费心了。」
梅殷心头一暖,连忙说:「皇上放心,只要我还在金陵,定不会让这里生出乱子。」
朱允炆是相信梅殷的,历史上梅殷带大军镇守淮河,朱棣从一旁绕路过去,他都没生出半点乱子,连动都没动弹……
他的忠诚是有的,但能力上多少有些欠缺,所以朱允炆不得不将盛庸、平安、何福一起送来。只不过盛庸正在打土司还没回来,平安在北平,至少需要等朱允炆过去了他才能南下,何福还在大宁草原上看长河落日。
在目前一段时间里,留守金陵的依旧是梅殷。敲定了留守主将之后,其他留守将领就容易选多了。
进入六月,大明的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社学、私塾等开始紧张起来。国子监与府州县衙抽调先生投入到出题之中。
为了防止出题泄露,每个先生只能出一部分题型,这些题型在雕版与刷印时才会组合成完整的试卷,而雕版、刷印的匠人提前一天就会进入院子,在考试结束十二个时辰之后方可放出。之所以延了十二个时辰,是为了考察是否出现泄题,一旦查出,整个考试将作废,择期重考。
每逢出题与考试时,督察院会派监察御史至地方随机监察,地方安全局会出动,全程监督。
建文十二年夏的考试与往年并没有流程上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扩招」。
南京国子监在扩招,北平国子监也在扩招,往年府学进入国子监的名额通常只有六百至八百,而今年一下子骤然翻倍。这意味着府学生员去国子监的机会多了,相应的,县学进入府学的机会也增加不少。
但争夺进入国子监名额的并不只是府学,还有地方私塾弟子,书院弟子。
浙江宁海,正学书院。
方孝孺看着眼前的六十名弟子,他们年轻,儒雅,意气风发,他们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他们将参与今年的府学考试,进入国子监!
方孝孺坚信自己的教学没有错,坚信自己的思想是对的,因为自己践行的是圣人的思想,传播的是圣人的学问。
走圣人的路,不会有错。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