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飘灯
古龙的小说三十年来始终作为一个异类独行于通俗小说世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金庸已经半真半假的跻身于大师之列,渐渐被主流文化“招安”;琼瑶已经或多或少的上升到“阿姨”一辈,渐渐被新青年和老读者所遗忘。这两个人的命运似乎代表了百分之九十九的通俗小说作者的终极方向――或者成为名著,可以不朽;或者死亡。
余下的百分之一,是古龙。
古龙热早已冷却,但古龙的书却依然在零零散散租书摊位上,大大小小的bbs中,无数办公桌的角落和课堂的抽屉里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古龙以及他的小说既不会发扬光大,却偏偏也不为历史所吞噬,如喉中的骨鲠,囊中的利锥,隐隐地迸射出独一无二的锐气,在读者心中留下一道不那么让人舒服的划痕。
正视这段划痕,正视充满传奇色彩的古龙和他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义务。
(一)渊源:呼啸千载的浪漫主义
勉强划分,中国所有文学都可以归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派,并且通常是双峰对峙,各放异彩。譬如《诗经》和《楚辞》,风骚并举,一个是现实主义的滥觞,一个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再如太白与子美,一个笔落诗成惊风雨,如风卷狂澜凤舞九天;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如壁立千仞海纳百川,分别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
但细细一琢磨,又会发现,世人对现实主义的评价终归要高于浪漫主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的诗歌同样是后人学习的楷模,而李杜之争也同样延续了千余年。粗粗一算,后人崇李与崇杜的比例大概在三七分到四六分。李不如杜,原因有三:一,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接受者总是少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因为兵荒马乱,朱门草堂总是抬眼可见,就在人们身边。而大鹏青天,黄河蜀道离人们却实在远了一点,与日常生活无关,既非“饥者歌其食”,亦非“劳者歌其事”。人,终归是现实的。即使同样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诗歌中,现实依然比浪漫有力,这是不灭的真理。
二,学杜容易学李难。
这似乎也是所有文人的共识了。杜工部的诗歌早已经成为了诗歌章法的典范,对仗平仄无一不工,精深博大无所不括。而李白则不同,李白往往会突破格律与规矩的限制,写出那些醉后狂草般的诗篇。如果说杜甫写诗是用大脑在写,李白则是用心――清风明月,太白斗酒,对影成席,如黄河西来,三山东去,势不可遏,情不可止,倚马千言,一气呵成。
这等豪情,无迹可循,无章可依,又岂是后人学的来的?
三,做李白实在比做杜甫要痛苦些。
李杜二人都是一生颠沛流离,若论境况之悲惨,杜甫实在更甚于李白。但说到精神状况,李白就没有杜甫正常了。杜甫有的是饥寒交迫,仕途失意,家国之悲,这在文人士大夫中,不仅正常,而且似乎是惯例。也就是说,杜甫的痛苦是来自外界,令人同情和敬佩,一旦外界压力解除,他也就“漫卷诗书喜欲狂”了。李白则不同,李白的痛苦,更像是自找的,有人惹也难受,没人惹他,也自己唉声叹气的。
杜甫有老妻“清辉玉臂”,有稚子“敲针作钓钩”,有“学母”的女儿,有“皆分散”的弟弟,即便是“烽火连三月”,他也有“家书抵万金”,他渴望安定,不喜欢别离,他对自己的“茅庐”和“草堂”分外珍惜,对亲人充满爱意。李白呢?他三十九岁才结婚,一生漂泊,足迹遍至大江南北,他自比楚狂,“志在删述”,恨天无柱,恨地无环,无人可以慰藉的寂寞和与人群格格不入的苦闷一刻不停的折磨着他。他只有借酒浇愁,而“愁”一沾酒,却又在心中疯长起来。他狂歌高呼,独清于浊世,但笔下愈是绚烂,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就愈让他痛苦。
一个正常的人,怎么肯做李白?
一个正常的人,又怎么能承受李白的痛苦?
所以传承了“中庸”一脉的文人自然会选择杜甫。杜甫成了江西诗派的“一祖”,而李白却在人们的盛誉中依旧孤独。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是的,李不如杜。但是人们脱口而出的却往往是李白的诗歌。“床前明月光”,“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真称得上妇孺皆知,脍炙人口。而杜甫那些又平稳,又工整的诗歌却总是要在脑子里打个转,咀嚼再咀嚼才能品出香来。
那是因为李白的诗,本来就是从内心深处倾泻.出来的,如清水中的芙蓉,灵光一闪,便再也挥之不去。
以上用了偌大篇幅分析李白和杜甫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目的当然不是说李杜,而是说古龙。
古龙即是李白,武侠世界中的李白。
古龙总也比不上金庸,其原因恰恰可以套用以上的三条。
是的,古龙当然不及李白,但是分析一个作家,分析的是他的渊源,流派,风格,笔法……至于地位,那是喜欢修文学史的人才做的事情。而实际上作家的地位是不用人为划定的,大浪淘沙,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就是金子。
古龙和李白,实在有着惊人的相似处。二人同样钟爱杯中物,同样的桀骜不训,同样的任侠好武,同样充满了激情,热血,和想象力,同样选择流浪和漂泊。
而激情和想象力,却正是浪漫主义不可或缺的因素,甚至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生命。
浪漫主义经历了革命的洗礼,在大陆支离破碎,只在海子和王小波的笔下偶现灵光。万幸在一水之隔的台湾,浪漫主义寻到了它的旁支――古龙。
在古龙的小说中,我们看得出他对李白的仰慕和热爱,这种仰慕和热爱零零散散分布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最明显的,是《长生剑》。
“我姓白,叫白玉京。”
她盈盈一笑,道:“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他也笑了,道:“你也喜欢李白?”
她将衣角缠在纤纤的手指上,曼声低吟:“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其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晕,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念到劳山那一句,她的声音似乎停了停。
白玉京道:“劳姑娘?”
她的头垂得更低,轻轻道:“袁紫霞。”
……
“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