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受听到伯邑考的话,瞬间就不那么清醒了。
醒酒毡还自带测酒朝功能的?
闻仲老神在在的退回列中,捋了把长须。
半年了,也够了。
他不得不感叹师祖通天教主的神机妙算,圣人不愧是圣人,若没有师祖点拨,他恐怕到现在都不会明白其中玄妙,反而还会打乱陛下的妙计。
带病上朝的崇侯虎明白了。
不醉,装醉....
醉不醉已经不重要了,这是一盘大棋啊!
早在半年前,他就对纣王醉酒上朝有所猜测。
以陛下的英明神武,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而且醉酒状态下,又怎么可能思路清晰的处理政事?
那时候他就觉得,纣王可能是在以醉酒警醒群臣。
可现在想来,那只是第一层。
一次醉酒、两次醉酒,可以警醒群臣,连续半年醉酒上朝,那就是更进一步的考验群臣了。
群臣是否能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尽职尽责,依旧苦心上谏?
很显然,臣子们给出了一个并不完美的答案。
就连杨任这种传奇级别的喷子,也没能坚持下来,反而......习以为常。
这就是最坏的地方啊!
今天只是酒醉上朝让大臣们习以为常,那若是以后呢?
以后如果有一些纣王自己都没发现的毛病,大臣们习以为常后,那不就一辈子都改正不了了?
崇侯虎猜测,这次之后,陛下必然以朝臣失职为由,设立新的官职。
而那些官职的首要任务,便是监察,负责纠察、弹劾、肃正纲纪。
人人都有失职的时候,人们又往往最容易忽略自己的缺点,这时候,必须有一个群体站出来,指出一切。
崇侯虎偶然瞥见殿中大柱。
不....
还没完!
散宜生以死直谏的内容是什么?
劝说纣王更改醉酒上朝的恶习!
刚才闳夭发难的源头又是什么?
说满朝文武无能,见纣王醉酒上朝不行劝谏!
可现在,追根究底,纣王他根本就没有醉啊!
刚刚吵吵嚷嚷,连衣服都脱了,赤身互骂,到底图什么?
如此谏言、谩骂,忽然对臣子失去了意义,但对纣王而言,却不一样了。
醉酒上朝辨忠奸。
如果没有装作醉酒上朝,怎么能看出散宜生与闳夭的龌龊心思?
又怎么看出朝中还有太颠这等不受重用的忠臣?
招贤馆是好,不问出身只问心迹,所以才引入了萧升、曹宝这等有道高人,西园七校尉这等山野妙人。
同样也引入了散宜生这等身份不明,身怀异心的乱臣。
可即使怀疑,也不能明着调查,毕竟招贤馆中更多的是一心为商的忠诚之士,既然已经说了不问出身,就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然而也不能让这种乱臣久在朝歌,保不准,就会在某天突然暴起。
只有醉酒上朝,故意找出一个由头引人攻讦,几番操作之下,让有心人们连成一片,才能像今天一样,一举识破一切。
一出计谋,准备半年,陛下当真...算无遗策.....
低头不语的伯邑考,冷汗直冒。
事情已经摆在明处,别说崇侯虎,就连尤浑恐怕都能猜个三成,更何况是深陷局中的他呢?
伯邑考只觉得朝歌就像是一个大笼子,早在半年前就布置好了一切,等着自己来钻。
那上首看不出表情纣王,宛如九幽一般深沉,令人捉摸不透。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