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大宋好男儿

+A -A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河湟》诗。

  所谓河湟之地,就是青海和甘肃境内的黄河以及湟水流域,这里水草丰美,盛产良驹,地里位置非常重要。

  守住河湟,才能保护河西走廊,保住河西走廊,才能沟通西域,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

  毫不客气说,河湟之地,关乎西北半壁江山的安全。

  可惜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将驻守在河湟和河西走廊的人马调走,全力对付安史之乱,结果就是吐蕃趁乱夺取了河湟。

  杜牧在诗中提到,丞相元载和唐宪宗都想过收复河湟,却没有成功。后来的大唐王朝根本无力西顾,只有凉州歌舞,还在长安流传不息。

  此后几百年,河湟故地都落到了吐蕃诸部的手里。

  一直绵延到如今,一个天赐良机出现了,一代枭雄唃厮啰死了,吐蕃各部分崩离析,他的儿子董毡无力维持青唐团结,正是我大宋进军西北,收复陇右的绝佳时机!

  ……

  作为皇家书院的特约讲师,王宁安又一次登上了讲台,给所有学生讲起了青唐的重要。

  经过欧阳修的努力,皇家书院已经有了相当规模,从皇家小学开始,然后是皇家中学,在皇家中学之上,有皇家武学院,皇家数学院,皇家天文学院,皇家水利学院,皇家百工院。

  这一次王宁安讲课的地点是在皇家小学,有趣的是前来听课的不只是小学生,还包括其他学院的所有人,尤其是武学院居多,还有不少有志进士的学子,也都跑来了。

  学生最小的,比如狗牙儿和小太子,才六七岁,大的却有三四十岁,都已经当爹了。

  王宁安觉得国防就要从小教起,只有孩子都懂了,大人才会真正重视。

  “我们大宋的都城在洛阳,要保护洛阳的安全,必须构筑一条防御体系,这就是生命线,要让洛阳发展壮大,就必须打通所有商路,这就是发展线。”

  “洛阳的生命线,向北,应该推到河套地区,也就是传统的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也是秦代长城一线,向西南方向,必须占据湟水谷地,这里是整个高原最好的马场,水草丰美,适合驻军,拥有了湟水谷地,吐蕃的骑兵就没法威胁西北的安全。要知道唐代安史之乱,吐蕃骑兵就曾经杀入长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洛阳的发展线,向东向南,都是在大宋境内,不需要多说。真正重要的是向西。一条丝绸之路,带来汉唐两代繁荣,打通西域商路,我们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战马,用我们的丝绸,换来重量相当的黄金白银,香料珠宝。大家请看这里,这就是西域的碎叶城,诗仙李白出生的地方。”

  王宁安手指着地图上的一点。

  学生们伸长了脖颈,瞪大眼睛看着,好些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士子,还是第一次知道碎叶城的位置,顿时引起了好奇之心。

  大家从小念着诗仙的佳句,却不知道诗仙出生在哪里……真是好远啊,应该有几千里,上万里的路途,几乎隔了一个大宋朝……山水迢迢,当年这么广阔的土地,都是大唐的疆域吗?

  回头看看,大宋如同巴掌一般的国土。

  许多人都不由自主低下了头。

  难怪大唐称之为大唐!

  相比之下,大宋叫得真特么心虚啊!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可是这里的汉家儿郎却没有放弃对故国的思念,他们穿汉服,说汉话,沿袭汉风,努力守卫着疆土。其中以于阗国李氏最为壮烈!他们自称唐之宗属,于阗王李圣天继位之后,积极派遣使臣,重建和中原的联系,他们曾经向后晋进贡,及至太祖皇帝继位,于阗国更是派遣使者,奉上丰厚的贡品,以示臣服。我太祖皇帝曾经派遣157名僧侣,远赴于阗,慰问这些苦苦挣扎的汉家遗民,双方联系密切,心意相连。”

  于阗国,许多人都非常陌生。

  说起来大宋周围,全都是恶邻,不论是辽国,还是西夏,甚至青唐,都觊觎大宋的财富,试图染指中原。

  突然出现一个忠心耿耿的汉家王朝,让学生们倍感振奋。

  小太子赵宗垕更是仗着胆子问道:“先生,于阗国如何了?他们还有没有派遣使者了,为什没人说起,难道他们背叛了大宋?”

  “没有,他们消耗光了!”

  难得,王宁安声音哽咽,“我大宋立国之初,正好是大食国大举东进的日子,他们的骑兵源源不断,涌入西域,于阗国兵不过两万,却要面对十几万的敌军,李圣天率领着人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龙王传说奥术神座穿越诸天万界我能给御兽加载扮演模板最新章节少年陆鸣一言通天元卿凌宇文皓最新章节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斗战狂潮永恒圣王苏子墨最新章节

青史尽成灰其他小说:大明第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