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TD水屋中心,此时,魔术和骑士队的比赛刚刚开场,骑士队的第一攻,陈潇突破时被夹击助攻拉希姆扣篮命中。
虽然骑士队一上来就得分领先了。
但是现场的魔术球迷依旧在载歌载舞,呼喊声震天。
打骑士,球队的优势很大,不用在乎一分一节的得失,红红火火四十八分钟之后,魔术将又拿到一场比赛的胜利!
顺带说一下,魔术队这个赛季的季后赛还没有丢过主场的比赛。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魔术的球迷太过的自信,他们是有这样的资格的。
而此时,球场上,魔术队的控球后卫帕克就没有那么的自信了。
和刚才帕克延缓詹姆斯的推进不一样,骑士队这边没有延误帕克的推进,帕克很快就一路顺风的带球篮球来到了骑士队的三分线外。
而带球到了骑士队的三分线外,帕克才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他对位的詹姆斯,站在他斜对面的是骑士队的大前锋,拉希姆!
刚才在进攻的时候,拉希姆是大前锋,可是现在防守的时候,大前锋已经变成了杰拉德华莱士!
在常规赛的时候,骑士队的内线防守黑洞,此时就这样的站在自己面前不知道是认真还是皱眉的看着自己。
强压着在拉希姆和陈潇中间投三分的冲动,帕克看了看这个时候周围骑士队球员的布防,心中微微一沉。
“联防!”
作为来自欧洲的后卫,帕克当然是对联防非常熟悉的。
五个2米03的大个,三个防守极佳的摇摆人组成的联防阵,骑士队的这个联防阵,在欧洲绝对会被称为最完美的联防!
面对这样的联防,帕克踌躇了。
而场边的魔术队的主教练道格里夫斯也皱了皱眉头。
“不一样了,骑士队在常规赛的时候不是这么防守的!”
这个时候道格里夫斯感觉自己仿佛像是被猪头耍了一样。
帕克看着这一群2米03以上的长手长脚球员组成的协防阵,心里是浓浓的震撼,作为球队控球后卫的他,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的组织。
当然这个时期的帕克组织能力确实是非常的一般。
历史上,哪怕是到了2011年,帕克都快三十岁的时候,他还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包夹球而被波波喷过。
对了,再顺便提醒一下,帕克不怕欧洲的联防。
帕克还在欧洲的时候,国际篮联的三分线就是他的进攻区域,国际篮联的三分线对应NBA的远距离两分线,帕克进入NBA之后,进攻区域是接近60%在篮下,30%在远距离两分线。
换算到欧洲,那就是接近60%在篮下,30%在三分线。
在欧洲,帕克人称破联防小王子,三分能投,突破又厉害,在历史上,2011年的欧锦赛,快三十岁的老跑车帕克,都把德克带领的德国队的联防阵给破的干干净净,法国全队76分,帕克一个人就干了32分。
但是很显然,因为三分球的距离问题,虽然都是联防,NBA的联防和国际赛场上的联防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现在,这个赛季,帕克三分球的命中率是28%,是帕克职业生涯新低,同时出手也是帕克职业生涯新低。
帕克新秀时期还能场均出手2.5个三分,新秀第二赛季能出手3个三分,到了这个赛季,就剩下了2个。
在历史上,帕克下赛季三分球出手会锐减到0.5个。
为什么会这样?
不断命中率越来越低,出手也越来越少。
哪怕是波波维奇打进攻的时候,帕克的场均三分球出手都不到1?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最初从欧洲刚刚来到NBA的帕克,因为在欧洲是一个三分球小王子,觉得NBA的三分球也就那样,帕小爷自信的很。
但是在被NBA的三分线毒打之后,帕克就怂了。
玩不过你,那就不玩了,帕小爷认怂了,还不行吗?
以后小爷不投了!
所以,这个赛季的帕克是他三分球的挣扎期。
还有那么点不想放弃,但是呢28%的命中率又让他不得不放弃。
很挣扎。
所以看到骑士队的这个联防阵在考验他三分的时候,他有些迷茫了。
帕克在放弃三分球之后,远距离两分的出手数暴增,最高的一个赛季远距离两分的出手数超过了5.4次,命中率接近46%,是整个NBA历史上除了艾弗森之外在这个区域进攻比例最高的后卫。
艾弗森这个区域最高虽然拿到过8.4次,但是考虑到两人的出手数量的差距,帕克在这个区域的进攻比例可能比艾弗森还高。
所以说,帕克是进攻合理版的艾弗森,那是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两人的进攻区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当然,要说打球漂亮,那当然是艾弗森更加的漂亮。
帕克是合理朴实效率高版的艾弗森。
面对骑士队这几近完美的联防,帕克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弄。
投是不敢投,突破呢,又怕陈潇,詹姆斯和杰拉德华莱士大长手。
杀进去,他这小身高小个子,在陈潇和詹姆斯的收缩夹击中,恐怕什么都看不见,只能被夹死,跳都跳不起来。
对于这个,某后世的小裤子有经验,老詹和小杜的夹击,啧啧,贼酸爽。
陈潇和小詹这个,也许更酸爽。
帕克因为看到了骑士队的这个联防阵的强大之处,所以怂了。
但是旁边的麦迪可不会怂。
里面同样读出骑士队这个联防阵的邓肯同样的没有怂。
麦迪兜出来把球从帕克的手上拿走之后,想要用自己的大长腿和技术强突联防。
踩进三分线里面,面对詹姆斯的防守,麦迪的两个大变向受阻之后,马上又退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