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是福不是祸
铜钱在桌上停了下来,张符宝趴在桌前,聚精会神地看了半晌,郑重地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我就说嘛,得了《悟真诀》,我就得了修练成仙、得证大道的仙缘,怎么还会嫁人呢?
从这卦相上看,我若嫁给了他,必有血光之灾,此乃大不吉,说明我和他是一定没有缘份的,放心啦,这下可算是放心啦,呵呵,我选择修仙之路,看来是没错的了。”
背后重重地一哼,一个男人声音道:“成仙成仙,我看你快成魔症了。”
张符宝吓了一跳,她尖叫一声,跳起身来扭头一看,不由嗔道:“哥哥,你走路怎么跟个鬼似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要吓死人啊?”
张天师摸了摸鼻子,很无辜地道:“没声音?我走路的声音重的快赶上牛了,还特意敲了敲门框,谁知道你这么入神啊?你又在研究那本不知传自何人的旁门左道功法?”
“什么旁门左道呀,这是悟道成仙的上乘功法”,张符宝不服气地道。
张天师嗤之以鼻:“你这丫头真是入了魔道了,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山符箓并立,以我龙虎山之首。如果被人知道我张天师的妹子如此虔信丹鼎派的功法,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原来,道家修真有“三宗五秘”之说,含阴阳双修、性命双修、佛道双修三大法门,龙虎山是符箓派的代表,虽然也注重内炼金丹,外用符箓,但是毕竟有所侧重,认为修练道家符箓秘法。才是得证大道的不二法门。
而丹鼎派却更重视修练内丹,认为修练内丹、身育元婴,方是羽化飞仙的根本,这一派中又分清修、双修二派。
不同的道派自然对于自已祖师爷传下的本事奉为正宗,而视他人为歪门邪道,尤其是双修派,就是同为丹鼎派的清修一派对他们也是有些岐视地。
张符宝在山中闲逛,无意中发现一个数百年前的古洞穴。内有玉碟真经一部。她当然不会瞒着哥哥,这玉碟还是小天师帮她从洞中取出来的,张天师随意翻了翻这部道典,却见里边所载修仙道法走的是丹鼎派的路数。
张天师是符箓派一脉相传的宗师,对此自然有所排斥,所以便弃之不顾了。不料张符宝却视若至宝,她本来就对学习画符感到苦恼的很,却对内丹修行功法十分有兴趣。竟然一心一意想学习真经,修练成仙。
哥哥泼她冷水,张符宝倒也不恼,她脸上挂着甜美无邪的笑容道:“哥哥不信就算了,我却觉得这部宝典博大精深之至呢。呵呵,那你就等着妹妹羽化成仙,再来点化你吧”。
张符宝身材纤细修长,气质清新隽永。一笑时,一双大大地眼睛,两个深深的酒窝,十分的惹人怜爱。张天师掌管龙虎山上的一切,地位极是尊崇,唯独拿这个妹妹毫无办法,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
张符宝问道:“哥哥来找我有什么事么?”
“喔,没什么。我正要去上清宫,顺便看看你”,张天师随口签道。
“去吧去吧,我也回内房修练去了”,张符宝打开玉碟,一边向内室丹房走去,一边轻声吟道:“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
“嗯,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嗯,这一段还是不懂,得要细细参详、细细参详.......”。
张天师苦笑着摇摇头,忽地想起方才还听到一句重要的话,忙兴致勃勃地追问道:“妹妹等等,你方才卜卦说要嫁谁?难道你已悟透爹爹给你批的四字偈语?我那妹夫将是何人啊?”
张符宝停住脚步,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说道:“人之命运,因时因势而化,断无一成不变之理,爹爹当年的批语也不见得一定灵验地。我刚刚卜了一卦,我和.......那个人是决无可能的,妹妹道心坚定,是决心虔诚修仙啊,成亲成亲,不要再和我提起”
张天师看着已经彻底陷入成仙梦魇的宝贝妹妹进了内室,无奈地摇头一叹道:“故弄玄虚!算了,人不能跟命争,由她去吧,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我也不必操之过急。”
想到这里,张天师拂了拂袖子扬长而去。
他急着去上清宫同道官们商议晋见正德地事情,皇帝到了南昌,他身为国师怎能不去拜见?
北孔南张,曲阜孔家是从宋朝开始受到朝廷追捧,地位才突然变的超然起来的,龙虎山张家也是如此,虽说龙虎山上清宫自东汉年间就建造了,但是是宋元时期受到皇帝的青睐,才在道家拥有了至高无上地地位。
宋初鼎立的三山符箓,经过几百年发展,龙虎宗跃居领袖,与朝廷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然后现在曲阜孔家仍然圣宠隆盛,龙虎山只在新帝登基时进京晋见过一次。
而且正德皇帝现在对佛教更有兴趣,做为道教领袖、龙虎宗的正宗传人,他不能不居安思危,想办法扩大自已在朝廷和皇帝心中的影响。
一个传承千年的门派,绝不是一味只知闭门钻研学问的人能够维持下去地。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尤其是和朝廷的人际关系,小天师肩上的担子重啊!
“你们确定吗?他们真的逃到了金丹山去了?”
杨凌坐在宽敞的马车里,向车前拱手而立的锦衣卫密探沉声问道。
正德的大军尚未至江西,三厂一卫的探子就已经撒了下去,布成一道严密地侦缉网,探察宁王世子地下落。据悉,宁王世子和几个亲信卷带了大批金珠玉宝潜逃,本来的路线是直奔武夷山去地。但是朝廷反应迅速,福建方面布下了天罗地网,宁王世子半途改道,就此消失了踪迹。
“国公爷,小的们人生地不熟,尤其无人通晓瑶语,所以不敢深入瑶区,那里和苗区的生苗、熟苗一样。近山外的部落已经接受朝廷教化,但是往山里去,许多部落刀耕火种,仍是不开化的蛮人。
而且他们所居住地地方险峻崎岖,有的地方需要攀援蔓藤才能过去,实在难以探听详细消息。不过我们向金丹山下的瑶人打听,他们几日前曾亲眼见到几个汉人从此经过,深入瑶区。从衣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