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刘长发所住的村庄,就叫做刘家庄,据说是从唐代的时候,就开始在此居住了,虽然历经上千年的时代变迁,不过庄子里的大部分人,还都是姓刘,只有两个外姓。
一个姓张,听老辈人说,是明末清初的时候,李自成手下的兵将,败退之后,隐姓埋名来到村子里的,是庄子里的第二大姓,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张姓人家。
还有一个余姓,这个姓氏在庄子里只有一家,也是外来的,并且年岁大点的人都还记得,那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一对年轻的夫妻逃荒来到了刘家庄。
在那个狂热的年代里,刘家庄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那对夫妻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由于夫妻两个都有文化,闲暇下来的时候,就教庄子里的小娃们读书识字,乡下人都很实诚,对于文化人也很尊敬,时间长了,也就把这一家人,都当成了自己人。
夫妻二人似乎也认命了,在这里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除了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丈夫带着老大出去寻过一次亲之后,就一直留在庄子里面教书,一直教到了九十年代,老三刘长发的启蒙老师,就是这夫妻二人。
不过在夫妻二人以民办教师的身份退休之后,在九十年代中期,却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病,夫妻二人同时去世了,这让村子里的人都唏嘘不已,当时全村子的人出力,很是风光的给他们夫妻办了身后事。
他们的两个儿子,老大叫做余喾,老二叫做余浩,兄弟二人早在八十年代那会,就娶了庄子里的姑娘,也算是刘家庄的女婿了,加上他们父母的关系,刘家庄谁都没把他们当成是外人,并且和好几户人家都还沾亲带故的。
这余家老大在结婚之后没几个月的时候,就去外面打了有七八年的工,听说是没赚到什么钱,回来之后,就在家老老实实的务农了,人挺好,就是可惜后来生了个傻儿子,现在都有**岁多了,见人只会傻笑。
老大余喾性格沉稳,平时表现的也很本分,打工没赚到钱,回来之后就老老实实的干活养家,不过每隔上一段时间,他就会出去一趟,时间不算短,有时候都要走上个三五个月,给庄里人说是找到了父母在河南的亲戚,去走动一下。
余老大家的日子,虽然过的说不上好,但是吃饭是没问题的,而老二的性格就有些轻佻,虽然也是结过婚的人,但整天就想着不劳而获,经常往县城里面跑,结交了一帮子不三不四的朋友。
这次县城粮油站食用油被偷的案子,就牵扯到了余老二,现在正被关在县城的看守所里,余老二的媳妇,和二毛家有些亲戚,是以昨天晚上找到了刘长发,本来以为刘长发在县城里面上班,能帮上点忙,谁知道老三只是个小公务员,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合到这件事情里面去。
“他大哥,你可要想想办法,救救老二啊,这要是被判了,我们娘儿俩怎么活啊……”
和刘长发家喜气洋洋不同,现在的余喾家里,却是哀声一片,余老二的老婆更是拉长了腔调,哭唱了起来。
“弟妹啊,你先回去,我再想想办法,这哭,也不能顶事呀,媳妇,你陪着弟妹回家,把儿子也带走,晚上就在那里住了,不要回来了。”
余老大脸上带着笑,把哭天抹地的余老二媳妇送了出去。
“那今天谁给你们做饭?”自家媳妇出门前问了句。
“饿不死,你就别问了。”
余老大眼中冒出一股寒光,看的他媳妇心头一颤,连忙拉着傻儿子低着头走了出去,过门槛的时候不小心还摔了一跤。
别人不知道,她可是比谁都清楚,自己这个丈夫看着像是个实诚人,其实是心狠手辣,自己的儿子之所以是个傻子,就是怀孕的时候,被余老大给打的,那真是往死里打啊,差点就没流产,只是儿子生出来之后,却也变傻了。
余老大媳妇不是没想过离婚,不过余老大说了,只要她敢动这心思,就去把她全家杀光掉,吓得她从此不敢再提这件事情,不过只要不惹到他,余老大平时对她娘儿俩也算不错,时不时的拿出几百块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钱,让她花销。
“余家兄弟,老二都进去了,你不想点办法,还买肉吃啊?”
送走傻儿子和媳妇之后,余老大转悠到了庄子里的小卖部,掏出五十块钱,买了几样熟菜。
“刘二哥,老二的事情都快把我愁死了,可是河南那边的亲戚来了,这也不能不招待啊,要不然人家不是说咱们刘家庄没规矩吗?您说是这个理不?”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