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海鱼和海带】

+A -A

  满清抢空半个朝鲜,把胡定贵搞得焦头烂额。

  第十一师驻守盖州和金州,还有十多万治下百姓,粮食全靠在朝鲜高价购买。

  朝鲜没粮了,就等于第十一师没粮了。

  收到辽东文武官员的奏章,本就缺粮的赵瀚,只能勒紧裤腰带,东挪西凑派船送去。

  好在春天的时候,辽东三城十多万百姓,已经全部种下了小麦。再熬一个月,就能收获粮食,不过须得提防满清劫掠!

  不仅是盖州,金州、复州也得守。

  因为辽东半岛的山区,还住着一些女真部族,凤凰城(在本溪和丹东之间)也有满洲八旗。满清的军队,可以穿山越岭,趁着小麦收获季节劫掠乡村。

  不是有可能会来,而是肯定会来。

  因为缺粮,都跑去打蒙古了,怎么可能不抢眼皮子底下的粮食?

  八旗军还剩十万左右,胡定贵那一万人,肯定防不住的,甚至可能被重兵围城。

  赵瀚立即下令调兵,李正的第三师、萧宗显的第四师,卢象升的五千骁骑,全部坐船前往辽东半岛。

  胡定贵驻扎盖州,李正驻扎金州,萧宗显驻扎复州。卢象升也驻扎复州,居中策应,随时救援南北方向的友军。

  费如鹤移驻天津,张铁牛移驻登州,关键时刻,立即坐船去辽东打仗!

  ……

  舟山海域。

  大同上海海军副帅洪旭,曾经位列“十八芝”,而今却成了捕鱼专业户。

  为了在舟山渔场捕鱼,上海海军甚至因此扩军,在舟山招募疍户渔民做水手,这些人最清楚舟山渔场的情况。

  座舰甲板之上,洪旭叼着烟斗,吞云吐雾的抽着南赣烟丝。

  他麾下的大小战舰,正在用拖网捕鱼。

  明末的海洋捕捞技术已经成熟,大网主要有刺网、围网、拖网、张网、建网、插网六类。

  撒克逊时代,英国人捕捞鲱鱼,用的便是流刺网,这种技术在浙江、福建、广东非常普遍。

  一网能捞400吨鱼的拖网技术,同样在中国应用广泛,但拖网相对比较小。

  这是因为海禁和倭寇,驾巨舟出海不但风险大,而且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拥有大船的商贾,都特么跑去搞走私了,谁愿意拼了性命捕鱼啊?

  明末清初,沿海地区最大的渔船,载货量也仅三到四吨而已。

  由于粮食紧缺,早在去年初,赵瀚就颁布了鼓励海洋捕捞的政策。

  第一,取消渔盐税。

  第二,可以成立海洋捕捞商社,直接与盐场对接,绕过食盐销售商,从盐场低价购盐(短期政策,粮食充足之后取消)。

  明清都是有渔盐课的,因为古代渔汛,大量捕捞咸水鱼和淡水鱼。短期之内卖不完,碍于储藏技术,必须用盐来腌制。

  但不法之徒爱钻空子,名为贩卖咸鱼,实则贩卖私盐。

  一条五斤的鱼,能挂半斤盐上去!

  于是朝廷就要收渔盐课,限量供应用于腌鱼的食盐。这又让权贵、官吏和豪绅钻空子,趁机控制渔民和渔业,导致明清捕鱼业一直难以发展。

  这些鼓励捕捞的政策,都是吴应箕上疏建言的。

  吴应箕此人,因为多次建言立功,如今已升任江苏右布政使。

  政策一出,商贾和渔民果然响应,甚至一些海商都参与进来。渔船吨位越来越大,渔网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缓解了粮食危机。

  民间渔船再大,也大不过海军战舰!

  赵瀚麾下几大水师,现在有一半战舰,都在沿海渔场捕捞。

  “回航咯!”

  二十多艘海军战舰,两两一组,拖着大网前往海盐县。海盐县自然产海盐,拖过去就地腌制,正好跟舟山渔场完美搭配。

  拖网捕鱼,一般直接拖到岸边,至于捕捞到多少,得上岸之后才能知道,就跟盲盒开箱一样充满惊喜。

  大量附近的百姓,被雇来搬运、分拣、腌制鱼获。

  老人、青壮、妇女都喜气洋洋,这种工作计件收费。渔汛期不愁没有工作,只愁每天干不完,恨不得家里的孩子早点长大,小学毕业之后就可以帮忙了。

  小学期间,不得无故辍学、旷课!

  “起货!”

  一张张大网被拉起,一条条小船驶过去,从网里捡起鱼获,再运到岸边交给苦力搬抬。

  海军战舰拖拽的都是特制大网,若是运气好,一网就能捕捞几十上百吨。

  如今属于夏汛期,舟山渔场的鱼获,以大黄鱼、墨鱼、鳓鱼和鲳鱼为主。

  这次收获不错,二十多艘战舰,总共捞到三百多吨。

  受雇做工的百姓,正忙着分拣腌制,洪旭却躺在吊床上睡大觉。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极品粉嫩白丝少女一线天馒头国产自拍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龙王传说奥术神座穿越诸天万界我能给御兽加载扮演模板最新章节少年陆鸣一言通天元卿凌宇文皓最新章节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斗战狂潮永恒圣王苏子墨最新章节

王梓钧其他小说:民国之文豪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