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李恒在卖力的呦呵,旁边的好运来员工也渐渐加入了进来,唯有陈lei有点放不开,在一旁负责整理货物。
另一边,赶集的乡亲们也被吸引了过来,这又是开着小货车,又是用喇叭喊,加上那朗朗上口的口号,都跑过来看热闹了。
“两块钱一瓶的罐头,也没便宜啊,我们这边的商店,这种罐头也只要两块钱一瓶。”
“就是,不过他们好像有什么中奖,不知道真的假的?”
人群中,有人开始低声议论,胆子大点的,上前询问起来。
简而言之,就是看热闹的多,对于李恒说的中奖活动,抱有一定怀疑。
直到,有人掏钱买了第一瓶罐头,按照旁边好运来职工的介绍,撕开商标的一角。
“一,上面几个字里有个一字,是不是中奖了啊?”
周边有人凑了过来,有的人同样也只认得那个一字,有人则说道:“再来一瓶,这是中奖了,你运气真好。”
这商标,自然是重新制作的,为了尽可能的节省开支,只好采取最简单的方案,在商标的内侧,定制了“再来一瓶”几个字,但要将原来的包装撕掉,再换上新定制的商标,也是挺麻烦的。
这也是为什么前天和陈爸谈好了条件,今天才出来的原因,因为得重新弄商标。
而之所以不将价格定得便宜些,而是改为抽奖,则是一种销售策略。
“恭喜你,中奖了,再来一瓶。”
第一位顾客接过中奖的罐头,迫不及待的撕开第二瓶的商标一脚,开心喊道:“有字,上面又有个一字,又中奖了?”
好运来员工笑着点点头,又递过去一瓶。
第三瓶,撕开,上面仍然有字,不过写的却是谢谢惠顾。
买一瓶,中了两瓶,等于只花了两块钱买了三瓶罐头,那人笑嘻嘻的说道:“趁着手气好,再来一瓶。”
结果,又中了一瓶。
又买了第三瓶,好运才终止。
不过,也是等于花了三瓶六块钱,买了六瓶罐头,觉得很划得来。
“给我来一瓶!”
“我也买一瓶!”
“我先买六瓶,正好下个月家里要摆酒席,回罐头正好。”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随着时不时传出的“中奖了”“有个一”的声音传出,很多人没打算买的,也动了心,觉着这样的好事,错过就真可惜了。
这就是销售策略。
人有从众心理,还有好赌心理,高达百分之四十的中奖率,更是能刺激这种心理。
当有人中了奖后,肯定会带动更多的人购买,而有些人原本只需要买一瓶的,中奖或者没中奖后,都有着微妙的心理,认为我下一瓶肯定中奖,或者我手气好,肯定还能中更多。
也是这种心理,会让他们忽略眼下自己的诉求,从而购买更多,毕竟两块钱一瓶,也不算是太贵,想着即便现在用不完,逢年过节走亲戚肯定也会用到的。
而事实证明,这种策略相当成功,原本只想买一瓶的,带着六七瓶罐头回去了。本来不想买的,也被带动着,带着三四瓶罐头回去了。
周边一些住户也是闻讯赶来,本来只是看热闹的,最后也忍不住掏了钱,带回去几瓶罐头。
小货车载货空间不大,加上出来时后面还载了人,只装了两百箱罐头出来。
两千多瓶罐头,只花了不到两个小时,就销售一空。
这种销量,是定低价不可能达到的,因为有人会怀疑太便宜是不是假冒伪劣产品,即便是没这个想法,顶多也就是想买几瓶的就买几瓶,而不会出现原本只想买两瓶,最后却拿回去四五瓶的情况。
诚然,定成一块五这样的价格,相比百分之四十的中奖率,折合一块二一瓶,利润要高出三毛一瓶,可这样一来,要想将那上万件罐头销售完,销售期不知道要延长多少。
说不定跑完连安市的一些乡村地区都卖不完,还得去邻市。
而这对李恒来说,却未必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因为时间也是一种成本。
还有,财帛动人心,一块五一瓶,按九毛一瓶的批发价算,就有六毛钱一瓶的利润,太让人眼馋了。
…………
“诶,可惜没听你的,要是昨天多改一些,我估摸着最少还能卖出五十件。”
好言劝走闻讯赶来的一些乡亲,陈lei大感可惜。
昨天换商标时,陈爸以及一些好运来员工,觉着这才刚开始,先换两百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